■ 本报通讯员 赵春国 扈秀杰 汤浩澜
“胡师傅,今天电气设备巡检别忘了再核对下电缆接头的防护情况,昨天班前会看了社会上违规用电引发火灾的事故案例,咱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9月12日,四川盆地阆阳1井施工现场,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录井项目部XN401录井队长汤浩澜一边整理化学药品台账,一边叮嘱仪器师胡建国。这样的场景,自队里启动“雷霆行动”隐患排查以来,每天都在井场各处上演。一个个关乎安全的“小细节”,彰显出基层一线以“严、细、实”作风守护安全生产的坚定决心。
一则通知触发的“全员动员令”。接到上级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雷霆行动”的通知后,XN401录井队第一时间在班前班后会上完成全员宣贯。“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次行动要把隐患当事故查,绝不能让‘小问题’酿成‘大风险’!”队长汤浩澜的话掷地有声。当天,队里便成立了专项行动小组,对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雷霆行动”排查任务清单》,结合录井现场实际,将电气设备、井控管理、化学药品等10余个重点领域的排查责任,逐一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人。
原本负责地质资料整理的年轻员工韩军利,第一次参与隐患排查时还有些手足无措。“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找隐患,组长就带着我对照标准逐条查,从安全标识的张贴位置到应急物资的保质期,我们非常仔细,连每条排水沟的疏通情况都不放过。”韩军利说,通过严格深入的隐患排查,现在他不仅能独立识别作业中的风险点,还能主动提醒同事规范操作——这正是“雷霆行动”想要达到的“全员懂安全、会排查”的效果。
一段视频带来的“心灵震撼课”。“你看这个案例,就因为高处作业没系安全带,一瞬间人就掉下来了,家里人该多难受啊!”在班前安全教育会上,一段典型事故现场视频让在场员工陷入沉默。视频里血淋淋的画面、触目惊心的后果,比任何枯燥的安全条款都更有冲击力。
“以前总觉得‘事故离我们很远’,看完视频才明白,违规操作的每一次侥幸,都是在拿生命赌运气。”操作员蒲小飞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为了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该队采用“会前五分钟案例教育”模式,通过播放电气火灾、井控异常等与录井作业密切相关的事故视频,让员工从他人的惨痛教训中警醒。“现在每次作业前,我都会先检查防护装备,不是怕被批评,而是真正懂得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现实意义。”蒲小飞说,如今队里再也没人抱怨安全要求太严,反而会主动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一次排查解决的“隐患大问题”。9月10日,在异常监控环节排查中,该队操作员张玉田发现某传感器报警门限设置存在细微偏差,虽然当前数据正常,但长期运行可能导致异常情况预警不及时。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他立即上报行动小组,胡建国迅速带着仪器维修工具赶到现场,重新校准传感器参数,并对所有监控设备的报警阈值进行了全面复核。“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按照‘雷霆行动’的标准,哪怕是1%的偏差也必须纠正。”胡建国说。
安全生产贵在处处较真。在XN401录井队,这样的“较真”,贯穿在排查工作的每个环节:化学药品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每次收发都要两人共同核对签字;井控设备每天校核池体积传感器灵敏度,每周注样检查硫化氢传感器;直接作业前必须完成JSA分析和远程报备,全过程视频监护……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地质预测环节,汤浩澜带领团队提前预判三段可能钻遇裂缝气层,通过调整泥浆密度,成功避免了一次井下复杂情况,用专业守护了施工安全。
“这里发现一处安全标示位置不正确,已登记台账,责任人是胡建国,整改时限今天下班前。”在录井队的隐患排查台账上,每一条问题都清晰标注着“问题描述、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结果”,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推进”。截至目前,队里排查出的5项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建立了“每日巡检、每周复盘、每月考核”的长效机制,真正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安全生产必须严字当头常抓不懈。”西南测控公司安全负责人表示,此次“雷霆行动”不仅是一次隐患排查,更是一次全员安全能力的提升。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安全隐患,把“严、细、实”的作风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巩固和深化自查成果,牢牢守住安全红线底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