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磊
当下,政工工作面临繁杂的任务与有限的资源双重挑战,传统工作模式亟待突破。从政工工作效能提升的理论基础出发,探寻通过机制重组、技术加持、能力培育实现质效飞跃的路径,可为相关政工工作策略拟定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政工工作效能提升的理论基础
政工工作效能提升的理论根基,源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现代管理理论与组织行为学的融合——既重视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又依靠制度创建规范流程,更借人文关爱焕发活力。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政工工作赋予了价值核心,要求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稳固思想根基,让组织成员树立共同奋斗目标,为办公效能提升提供精神动力。组织行为学关于群体动力的研究则表明,良好的组织文化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这为政工工作通过文化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后续效能提升的实际操作奠定了思想与方法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联系,促使政工人员将先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入基层调研办公中的痛点,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效能提升注入持续的实践力量。
政工工作效能提升的实践路径
政工工作效能提升的实践路径,需从思想引领、机制改良、能力培育三方面协同推进,才能真正服务于办公效能的改善。
思想引领方面,要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业务实际阐释政策精神,让组织成员明晰工作的意义与目标,进而增强责任感与主动性;同时,围绕重点任务开展“攻坚先锋”宣讲,将个人工作与集体目标紧密关联,激发干事热情。
机制改良方面,需构建政工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互动机制,把思想疏导、情绪调节融入日常办公流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同步做好团队凝聚力建设,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并解决实际困难,减少因思想波动或沟通不畅造成的效率损耗。
能力培育方面,要依据不同岗位设置政工与业务融合的培训课程,同步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时,要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政工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评价,激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可借助数字化平台集中接收各类反馈意见,快速发现工作短板并调整优化举措;在各领域树立标杆模范,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推动整个单位的办公能力呈螺旋式上升,实现政工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真正深度融合。
总之,政工工作效能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兼顾制度刚性与技术柔性。本文提出的“机制+技术+能力”驱动模式,既契合当下实际需求,研究可结合区域差异,深入探究策略的适应性,持续推动政工工作向好发展。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服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