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石家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发策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志平

 

石家庄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突出,拥有“藁城宫面”“赵县雪花梨”“赞皇酸枣仁”等地理标志产品,以及“西柏坡”“三苏祖籍”等历史文化资源。然而,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不足,如品牌文化内涵不足、消费者认同感不足、产业效益有待提升等。地方认同理论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创新视角。该理论强调通过“场所依靠”与“场所认同”的双重维度,构建消费者与地域的情感联结。从“文化解码—情感赋能—数字营销”三维驱动框架,通过系统性策略实现三大转变:从单一产品售卖转向文化价值传递、从传统消费行为转向情感体验共创、从分散经营转向数字生态协同。

文化解码

构建地域品牌叙事体系

深入挖掘石家庄三层文化基因链,将农耕文明、红色精神与都市文化转化为差异化品牌叙事,解决品牌内涵薄弱问题。一是农耕文化基因活化:梳理滹沱河流域传统农耕技艺,对“藁城宫面”非遗工艺进行标准化录制与AR可视化包装,消费者扫码即可观看制作过程。二是红色文化IP开发:可以设计“红色小米”礼盒,内附中央机关在平山时期的伙食复原图鉴及革命故事卡片;尝试开发“胜利滋味”预制菜系列,将南瓜汤、粗粮馍等红色饮食符号转化为方便食品。三是都市文化融合创新:挖掘“石家庄牛肉板面”市井文化,开发便携式调料包与预制汤底,联合本地老店推出“家乡味道”认证体系;针对年轻群体开发“冀味实验室”子品牌,推出花椒巧克力、梨汁气泡水等融合产品。

情感赋能

打造沉浸式地方认同场景

基于场所依恋理论,通过四维情感价值链构建,强化本地居民与消费者的精神归属。一是在地体验深化:复刻“三苏土布”纺织技艺,游客可亲手体验从棉纺到织布的传统工艺,成品冠名“栾城集”文创标牌;开设“栾城味道”实景宴席,以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为意境,将富硒食材与传统诗词结合,打造视听味觉多维体验空间。二是社群共创机制:针对雪花梨开发“梨园认养”小程序,认养者可实时查看生长数据,参与修枝、疏果等关键农事决策;设立“品牌共建议事厅”,邀请本地居民、非遗传承人、新农人共商品牌演进。三是记忆活化工程:在社区市集设立“时光供销柜”,复原上世纪供销社场景,销售老式包装的宫面、麻糖等怀旧食品;开发“石家庄味觉地图”数字藏品,将消失的老字号味道通过NFT技术复刻,消费者扫码可听历史故事并兑换实物。

数字营销

构建双轨制品牌生态

通过数字技术打通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转化通道,建立“在地文化IP+农产品”双轨体系。一是打造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搭建“石家庄农品元宇宙”展厅,VR还原滹沱河农耕场景、西柏坡红色生产基地。例如,消费者可“云参与”雪花梨开花到结果的全周期,实时查看富硒土壤监测数据等农产品生长实时信息。二是智能营销网络布局。建立“社区店+跨境平台+直播基地”网络。例如,可以在段家楼景区设“实在井陉”品牌店,结合非遗展演销售花椒等特产;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间,以河北棒子等本地传统文艺形式推介产品。三是文化IP数字化资产库建设。整合西柏坡红色IP、三苏文化符号、滹沱河生态基因等核心文化元素,开发3D数字藏品与NFT认证体系。例如,将“赵州古梨树”年轮数据、非遗宫面工艺等转化为可溯源数字艺术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文化故事与产权证书。四是搭建产业协同云平台。依托石家庄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结合石家庄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等现有平台基础上,构建数据驱动、全链协同、智能决策的产业云平台,推动生产、流通、金融、服务四维融合。通过产业云平台深度整合石家庄既有资源,以数据链驱动决策优化、服务链赋能小微主体、金融链破解融资瓶颈,为区域公用品牌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撑。

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

为确保三维驱动策略落地,需构建四力协同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政策牵引机制:建议设立市级品牌发展基金,对“红色农礼”等文化创新产品给予研发补贴;制定《石家庄农产品区域品牌评价细则》,从文化内涵、市场溢价、带农增收三维度进行年度考核,实施动态区域品牌管理机制。二是标准约束体系:制定《石家庄农产品区域品牌文化标识应用指南》,统一西柏坡IP、滹沱河生态符号、三苏文创图案等核心元素的使用场景和配色规范,杜绝滥用文化标识。三是人才支撑工程:实施“新农人数字营销培训”计划,组建石家庄本土的农产品品牌人才队伍;设立“乡村文创工作室”,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高校艺术团队驻村开发IP衍生品。四是组建太行山品牌联合体:推动“藁城宫面”“赵县雪花梨”“赞皇酸枣仁”等品牌成立石家庄特色农产品品牌联盟,实行仓储共享、物流分包、检测互认、展会合办、危机共处等方面统一规划部署。

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城市精神与乡土文化的系统性表达。在地方认同理论指导下,通过文化基因深挖、情感场景共建与数字化赋能,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向价值高端化、营销数字化、文化永续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由“土特产”向“文化IP”转变,助力石家庄市特色农业强市、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该文入选:2025年度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调研项目(编号:2025dyyb83)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