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茂胜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纪委监督职能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建立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国有企业纪委监督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国企纪委监督机制的
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纪委监督体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政治监督为主导、日常监督为基础的运行架构。各级纪委聚焦企业改革发展关键环节,通过精准有效的监督手段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并实现保值增值目标。从监督覆盖范围来看,企业正着力强化基层党支部及一线岗位的监督职能建设,通过优化监督网络布局,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各重要环节,进一步提升整体管控效能。
与此同时,当前监督机制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一是监督协同性不足,纪委与审计、法务等监督主体虽各有侧重,但尚未形成深度联动的闭环机制,部分领域存在监督重叠或盲区。二是监督精准性有待提升,面对新兴业务领域,如数字化转型项目、跨境投资等,部分纪检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对技术壁垒较高的业务环节难以开展穿透式监督,监督仍停留在流程合规性检查层面。三是数字化监督应用不深,智能预警模型的精准度较低,难以及时识别隐性风险。
新时代国企纪委监督机制
创新策略
一是构建系统化监督体系,将纪检监察职能融入企业治理架构,推动监督手段从传统单维度向多要素、全方位转变,实现与战略规划、经营管控、风险防范等关键领域的深度融合。二是依据精准监督理念,针对主营业务与重点环节制定差异化监管方案,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精准度与有效性。三是打造“大监督”工作格局,整合纪委、审计、法务、风控等部门的监督力量,明确各职能单元的职责边界,建立信息互通、线索流转与成果反馈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四是依托数字化技术搭建全流程智能化监督平台,运用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工具,对经营活动中潜藏的风险实施即时监测与动态管控,提升监督的时效性与前瞻性。
构建新时代国有企业纪委监督机制创新体系,既是现实的急迫需求,又是长远的战略部署。通过构建系统化监督体系、加强精准监督、打造“大监督”工作格局、强化数字化监督,不仅能显著提升纪委履职效能,为国企稳健运营提供坚实支撑,更能助力国企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物资供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