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洋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深深地嵌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传统的党建宣传工作模式很难完全符合新时代下的传播规律以及党员职工的需求变化。推动党建宣传工作创新,既是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必要步骤,又是提升国企凝聚力、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新媒体与国企党建宣传的融合基础
1.新媒体环境的特性与影响
新媒体环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与多元性等特点。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机构,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舆论场的格局,让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但同时也出现了信息过载、真实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这种环境对国企党建宣传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拓展了宣传途径与方式,让党建消息能更迅速、直观地抵达广大党群成员;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党建宣传的工作难度。
2.国企党建宣传的传统模式与挑战
长期以来,国企党建宣传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传统模式,大多借助线下活动、文件传达、会议报告、宣传栏、内部报刊等形式展开,重点突出内容的权威性与规范性。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模式对统一思想、传达政策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结构清晰、内容严谨的特性至今仍有可取之处。但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一是传播效率低,信息传递速度慢、覆盖面小,跟不上社会变化节奏;二是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难引起职工尤其是年轻人的共鸣。
二、新媒体时代国企党建宣传工作创新路径
1.内容、形式与话语体系的创新性探索
内容创新是党建宣传工作创新的核心。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需从受众需求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要改变过去刻板生硬的语言风格,学会用青年语态,让党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形式也要从单纯文字向多元化转变,积极尝试短视频、动画、长图、海报、互动问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抽象的理论政策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视觉语言和叙事体验。
话语体系的创新同样关键,要推动话语方式由宣传灌输向沟通对话转变、由宏大叙事向个体关怀转变。党建宣传不能仅停留在政策解读、理论阐述层面,更要善于讲述身边人的故事、挖掘基层党建的鲜活实践,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努力构建既有思想性又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体系,让党建宣传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2.平台整合与传播渠道扩展
平台是传播的载体,渠道是触达的路径。国企党建宣传工作要善于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一方面要守住企业内部网站、报刊等传统阵地,另一方面要积极进驻主流社交平台、新闻客户端、视频平台等,实现多平台齐发力。不过,平台整合并非简单开通账号后搬运内容,而是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及用户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分发与运营。例如,微信平台侧重深度内容及社群互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需要视觉化、轻量化的内容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国企党建宣传工作创新策略应用与保障机制
1.加强党建宣传队伍建设
再好的创新策略,也需要人来落实。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建宣传队伍,是工作创新的基础保障。要加强现有党务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新媒体内容的策划、制作与传播技巧,提高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同时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具备新闻传播、视觉设计、数据分析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丰富党建宣传队伍力量。此外,要完善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树立全员宣传理念,促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成为党建宣传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构建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宣传大格局。
2.强化技术工具应用
技术是党建宣传工作创新的助推器。要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党建宣传:借助数据分析,能精准掌握党员职工的想法喜好、阅读习惯,为党建内容生产和发布策略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技术工具可实现宣传效果的量化评判,通过观测点击量、阅读完成率、点赞评论分享量等数据指标,客观评判不同内容、不同渠道的传播成效,进而迅速修正优化宣传策略;探索创建党建学习小程序、虚拟展厅等智能化应用,提供沉浸式、互动性的学习体验,提升宣传的趣味性和实际效能。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给国企党建宣传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契机。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对传统的扬弃发展;应用不是简单嫁接,而是与国企实际的融合过程。只有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内容、渠道、队伍、技术、机制等方面系统推进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国企党建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未来的探索仍需不断深入,才能让党建宣传工作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政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