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得发 邵长芬
乡村企业是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重庆市黔江区通过乡村企业赋能农旅融合,助推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强化企业核心能力,筑牢产业增值根基
乡村企业作为农旅融合与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的核心载体与驱动主体,其核心能力的强化是实现产业增值的关键所在。重庆市黔江区的实践表明,企业着力于以下三个维度强化核心竞争力:其一,提升全产业链管控能力,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保障供应并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其二,增强产品创新与精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开发“黔江鸡杂”深加工产品、在蚕桑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三,夯实数字化与品牌运营能力,引入智能技术、开展直播营销,打造“山韵黔江”公共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发展,从而巩固产业增值基础。
深化产业融合创新,释放场景赋能
深化产业融合创新的关键在于破除农业与旅游业间的边界壁垒,通过场景创新充分释放产业效能。重庆市黔江区以乡村企业为联动枢纽,推动农业生产场景的旅游化转型:如沙坝镇羊肚菌基地、黑溪镇白肉枇杷园等通过构建体验式项目,实现了农产品价值与旅游收益的双重增值。
同时,促进民俗文化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如土家十三寨、濯水古镇将非遗文化及传统美食元素有机融入农旅产业链,赋予农产品差异化文化内涵。此外,还拓展“农业+康养”复合场景,中塘镇仰头山产业园及阿蓬江流域基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开发康养项目,让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旅游体验的核心要素。
构建长效支撑体系,激活持续发展动能
构建长效支撑体系是实现农旅深度融合与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重庆市黔江区依托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出台专项工程实施意见、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供项目优惠政策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构建人才与科技支撑体系,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破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此外,创新利益联结与生态补偿机制,以“租金+股金+薪金+保底金”的分配模式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业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充分激活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该文入选:2024年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黔江区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与推广”(编号:黔科计2024235);重庆旅游职业学院2023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团队”(编号:KYTD23001)
(作者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