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守正创新,方能从容不迫——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的中国重汽引领行业发展的背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赵健

11.png

当中国重汽豪沃TH7重卡身披中国红,以8K超高清转播技术成为哈尔滨亚冬会的赛场之眼;当定制版汕德卡载着身价过亿的F1车手巡游上海国际赛车场,成为聚光灯下最靓丽的风景线;当搏胜皮卡跨越重洋驶入厄瓜多尔,当它在广交会向世界展示中国新能源锋芒……国内重卡行业的翘楚——中国重汽在市场上的从容不迫,正源于其深植于血脉的守正创新之道。这家商用车巨头以深厚根基为锚,以创新突破为帆,在风起云涌的全球市场,书写着中国智造的从容与自信。

 

提升产品自主创新

和智能化转型能力

——有效推动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

   

面对全球商用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浪潮,中国重汽深谙: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行业领军者,其产品覆盖场景之广、用户需求之多元,因而,其创新之路必须强基固本且不断锐意进取。

——战略转型,布局未来制高点。近年来,中国重汽以三位一体战略精准落子,不断向新能源领域全力进军。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坚持多技术路线并行,实现全场景覆盖与核心系统自研自控。于是,我们看到中国重汽在强力推动产品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时,构建覆盖起L1L4多平台、高中低档互补的智能产品矩阵,L2+级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同时,中国重汽不忘持续精进传统燃油动力市场,在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与驾乘舒适性上不断突破,稳固当下市场基本盘。这种新老融合、智能驱动的全面布局,是其穿越周期、保持技术领先的关键密码。

——攻坚卡脖子,铸就硬核实力。如今看来,中国重汽的从容不迫,源自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绝对掌控。中国重汽已在产品的技改方面收获一系列重大突破,显著缩短了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

筑起高安全、低能耗的护城河。在重型商用车安全与效能领域,中国重汽揭示了人-车-路动态耦合奥秘,研发出预判性换挡算法、车重自学习算法、高功率缸内制动系统及高可靠性轻量化技术。成果斐然:项目产品在西北干线高速公路满载运行油耗34.6L/100km,缸内制动最大制动功率达475.8kW,整车寿命200万公里,轻量化设计减重比达13%,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实现产值超过1800亿元。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以毛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定,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发动机缸内制动的车辆恒速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驭风而行,引领超低风阻时代。基于水滴理念与高阶连续性理论,中国重汽对新一代重卡造型进行革命性设计。仿生鱼背货箱、极致主挂间隙实现主挂一体优化;主动格栅、电子后视镜等智能流动控制技术加持;20余种气流附件实现精细导流。最终,黄河重卡达成风阻系数0.286的惊人技术突破,登顶全球量产商用车最低风阻,获得莱茵技术等国际权威认证。

智能驾驶,定义安全与效率新标杆。在智能驾驶系统产业化上,中国重汽实现了三重跨越:安全层面,发明基于预瞄面积的车道居中控制、创新目标检测匹配方法及风险预估预警制动技术,大幅降低事故风险;节能层面,定制开发含坡度信息的电子地图,首创预见性自适应巡航,显著优于传统定速巡航;研发效率层面,创新影子模式并行对比、虚实融合测试评价体系,加速算法迭代。成果被评价为项目系统复杂、创新性强,总体国际先进,车道居中技术领域领先,并已实现全系列重卡的规模化应用。

这些自主创新的硬核成果,不仅筑牢了中国重汽在国内市场的技术护城河,更成为其征战全球的底气所在。核心技术自主化,成为中国重汽品牌在全球市场波澜不惊的坚实根基,推动其打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重卡品牌。

 

强化链合创新

科技动能加速释放

——加快企业多元化、全球化发展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中国重汽的守正创新,不仅聚焦于自身能力的锻造,更深谙产业链协同共生的力量。作为链主企业,其通过链合创新模式,将科技动能辐射至整个产业生态,驱动多元化布局与全球化跃升。

——聚势赋能,构筑高端产业生态圈。  中国重汽摒弃单打独斗,选择与全球顶尖伙伴共舞。联合博世、采埃孚、斯凯孚、大陆等世界级战略型供应商组建研发共同体。这种深度融合的链合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演进。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与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重汽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更显著拉动了上游分供方的产业规模与技术能级,带动了整个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跃升。

——集群发展,打造韧性安全产业链。  中国重汽斥资150亿元打造的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是其链式集群战略的生动实践。这里深度布局整车+零部件+物流全链条,已吸引包括美国安道拓、青岛博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已然成型,强大的集聚效应不仅激发了创新活力,更显著提升了商用车产业链的坚韧性、集聚性与安全性,成为吸引省外优质企业加入、融合发展的强磁场。

——布局未来,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  面对新能源商用车的爆发式增长,中国重汽不仅自身新能源销量猛增(2025Q1同比+163.3%,国内重卡新能源市占率14.0%行业第三),更着眼于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生态在山东落地生根。其策略清晰:通过推动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部署,强化新能源配套领域影响力,以自身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地方新能源产业创收与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延伸价值,构建共赢后市场生态。  中国重汽前瞻性地将视野延伸至车辆全生命周期。2025年,其坚定提出做大做强后市场,布局车辆租售、智慧物流、二手车、保外市场等生态业务。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作为行业首创二手车厂家官方认证体系的企业,已在2025年初启用首个孵化培训基地。目标培育450家核心服务网络,布局200个快修站,建设30亲人之家。此举旨在为客户最大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同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强大的后市场动能,构建起合作、创新、绿色、共赢的供应链新生态。

 

深耕全球网络

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

  

链合创新积蓄的强大动能,为中国重汽的全球化征程提供了澎湃动力。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融入双循环格局,以扎实的行动将中国智造的旗帜插遍全球。

历经二十载深耕,铸就海外市场的辉煌,2024年,中国重汽出口重卡134,038辆,出口收入449亿元,二十年蝉联中国重卡出口榜首。支撑这一成绩的是中国重汽编织了一个覆盖全球钢铁网络。产品覆盖110多个国家,设立起80个海外机构,发展了200多家经销商,成立起10家海外子公司,建立29个境外KD工厂(含2个直接投资生产基地,年产能5万辆)。这张网络深度覆盖亚非拉新兴市场,并成功渗透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及中国港澳台等成熟市场。

现在看来,中国重汽的全球化并非简单的数量扩张,更是品牌价值的不断攀升。F1中国大奖赛上,专为赛事定制的汕德卡巡游车,搭载全球顶尖车手巡礼赛道,向世界生动诠释了“Strength to Carry, Speed to Lead”的品牌理念,展示了高效、智能、可靠、舒适的顶尖性能。从服务冬奥的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到闪耀亚冬会的豪沃TH7超高清转播车,再到登陆F1的赛道版汕德卡,中国重汽持续在国际顶级舞台展现国之重器的风采,以硬核科技与文化自信刷新全球品牌影响力。

在稳固非洲、东南亚、中东等传统优势市场的同时,中国重汽坚持锐意进取。轻型车领域,500台搏胜皮卡成功出口南美厄瓜多尔,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在轻卡板块取得里程碑突破。先锋官V EV版等新能源车型在广交会的亮相,向全球客商展示了中国重汽在新能源赛道的创新实力。面向未来,中国重汽明确将加大资源投入,以子公司运营为支点,全力开拓巴西、土耳其、东欧等高端与重点市场,持续绘制更广阔的全球版图。

守正者稳,创新者强。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汽整车销量22.3万辆,同比增长12.1%。其中,重卡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6.7%,连续四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中轻卡销量6.4万辆,同比增长22.9%。合并收入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11.2%,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5.9%,出口收入同比增长4.9%,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步攀升,再次印证了其守正创新战略的强大生命力。

守正,是坚守对产品品质、核心技术自主化与全球市场深耕的执着。它赋予中国重汽在行业风浪中岿然不动的定力,是百年基业的稳固磐石。创新,是拥抱新能源革命、智能化浪潮与产业链协同共生的锐气。它驱动中国重汽不断突破边界、攀登高峰,是引领未来的不竭引擎。

正是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相得益彰,铸就了中国重汽波澜不惊的从容气度。这种气度,体现在其面对市场起伏时的稳健增长,体现在其攻克技术壁垒时的坚韧不拔,更体现在其代表中国智造站在F1、亚冬会等世界级舞台中央的自信光芒。

中国重汽实践表明,唯有以深厚根基为依托,以创新突破为利刃,方能于时代洪流中行稳致远,让中国品牌的旗帜,在全球市场高高飘扬,波澜不惊,却声振寰宇。这便是守正创新的力量,也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坚定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