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凤发) 7月29 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等大政方针,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奋斗、建功立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此次大会,100 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江西省萍乡市迪尔化工填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赖长萍作为江西代表光荣入选。
深耕绿色分离技术廿载 铸就行业领军企业
赖长萍是迪尔化工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绿色分离技术领域的先行者。自 2004 年创立公司以来,他带领团队深耕化工填料与塔内件技术研发,将企业发展为年产值近6亿元、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炼油、石化、环保等领域,其自主研发的DJ系列高效节能分离技术已在国内外千余套装置中应用,为行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升级作出重要贡献。2024年9月,迪尔化工获得A2级压力容器制造资质,标志着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再获权威认可。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迪尔化工近3年累计纳税超5000万元,解决就业近500人,公司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作为江西省人大代表和“双千计划”科技创业高端人才,赖长萍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绿色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持续突破,例如在电解液生产精馏和多晶硅原料精馏设计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自主可控。
创新驱动与人才战略双轮驱动
赖长萍坚持“技术开拓市场,质量保证市场”的理念,在天津、杭州设立技术分公司,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形成“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公司拥有30余项专利,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并成立“赖长萍劳模创新工作室”,近3年组织技术攻关121项,带动企业营收从2021年的4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6亿元。
在人才培养上,迪尔化工通过“引进+培育”模式,吸引百位高端技术人才,并打造“学习型团队”,员工福利待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赖长萍表示:“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我们要让技术骨干有舞台,让普通员工有奔头。”
家国情怀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作为连任三届的江西省人大代表,赖长萍始终践行“富而有责、富而有义”的价值观。他发起成立“爱心贫困助学促进会”,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帮学助教、精准扶贫等公益事业,并设立“返乡人才创业基金”,吸引百余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在企业内部,他健全党工群团组织,推行民主管理,被员工称为 “有温度的企业家”。
“这次表彰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赖长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以产业报国回馈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营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