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0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关于破产重整中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与衔接问题分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高仁光

 

一、税收优惠政策在破产重整中的重要性

1.助力企业恢复经营能力

破产重整企业往往面临资金紧张、债务负担沉重等困境,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直接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例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拓展,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维护社会稳定与就业

企业破产重整不单单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死存亡,还涉及众多员工就业的相关问题。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支出,鼓励企业保留现有的员工岗位,减少失业人员的数量。稳定的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避免因企业倒闭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破产重整中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界定问题

1.政策覆盖企业类型单一

当前,税收优惠政策在适用范围上对企业类型的涵盖不够全面广泛,多侧重于传统行业中的大型企业或特定规模企业,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关注不够。小微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破产重整时面临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诸多难题,却难以从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中充分受益,导致其在重整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困境,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2.适用业务范围狭窄

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部分业务领域,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或特殊业务模式的破产重整企业支持不足。例如,对于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其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无法满足其重整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和重生机会。

 

三、破产重整中税收优惠政策衔接机制存在的问题

1.政策时间衔接不畅

破产重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环节。然而,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阶段的时间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在企业进入重整程序前、重整期间和重整成功后,税收政策的适用标准和优惠力度可能缺乏连贯性,导致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税收负担,影响企业重整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部门间政策衔接困难

破产重整涉及法院、税务、工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税务部门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与法院的破产重整程序、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变更等规定存在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复杂性和成本,也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税收优惠政策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协调问题

1.与破产法的协调不足

税收优惠政策跟破产法在目标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具体规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例如,破产法明确规定了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以及债务清偿顺序,而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和债权人的受偿比例产生影响,“如何在保障税收优惠政策顺利实施时兼顾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与税法的协调问题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税法特殊规定,需与税法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定相协调。但实际操作中,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或许与税法某些条款存在冲突,使政策合法性与有效性遭到质疑;税法的修订和调整也可能影响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要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

 

五、解决破产重整中税收优惠政策适用与衔接问题的建议

1.明确适用范围标准

制定统一且明确的破产重整企业适用主体标准,综合考量企业的资产状况、债务规模与经营前景等因素,同时扩大适用业务范围,依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各类破产重整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支持。

2.优化政策衔接机制

要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阶段的时间衔接,建立起动态调整机制,依据企业重整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优惠力度与适用标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达成政策的无缝衔接和协同实施,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

3.加强法律协调与统一

要加强税收优惠政策与破产法、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与统一,明确各法律之间的适用关系和衔接点,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破产法和税法的规定,确保政策具备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对法律修订和调整方面的跟踪研究,及时对税收优惠政策作出调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总而言之,破产重整中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与衔接是复杂且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企业重整成败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然而,当前破产重整中税收优惠政策在适用范围界定、政策衔接机制以及和其他法律规定协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通过明确适用范围标准、优化政策衔接机制以及加强法律协调与统一等措施,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促进破产重整程序顺利推进,实现企业重生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北京联慧(郑州)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