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为职教发展与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对四川东博轨道新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程洪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要能够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此,隆昌市城关职业中学积极探寻校企合作新路径,学校调研团队两赴四川东博轨道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参观企业、在岗毕业生走访、会议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就生产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中职生的需求情况,企业对中职生的认同,中职生在企业的表现情况,企业对中职生的技能要求,以及中职校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来适时地更新教学理念等开展了深入调研,为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作为隆昌本土企业的四川东博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与学校地理位置相近,为校企日常交流与协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公司专注于铁路轨道材料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业务涵盖生产、加工、销售铁路扣件、管片、螺栓、配件等专业铁路设备与器材,同时涉足钢轨、橡胶、塑料、有色金属材料销售以及金属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加工等领域。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优质产品,2020年11月,企业荣获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企业”荣誉称号。

第一次调研即得到东博轨道科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董事长邱杰、总经理刘俊以及人力资源部廖经理等亲自接待。调研组一行参观了企业实验室、产品展示厅、机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和表面处理车间,直观了解企业先进生产设备、精湛工艺流程以及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

在座谈会上,公司总经理刘俊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组织架构、薪酬福利、食宿条件等基本情况,重点阐述实习生岗位安排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双方围绕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衔接、汽车产业人才市场需求、学校课程体系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为后续合作方向提供了思路。

第二次调研主要聚焦校企深度合作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建事宜。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进一步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与流程,双方在座谈会上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勾勒校企协同发展蓝图。

双方就校企合作共建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可行性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企业与学校相距仅约4公里,便于师生日常通勤与教学管理,无论是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还是学生实训实习,都能有效减少时间与交通成本,提高教学与生产效率。

2.人力资源丰富:东博轨道科技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包含一批生产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技术工人。这些技术骨干可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将实际生产经验与操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助力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

3.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公司当前经营状况稳健向好,这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与充足的人才需求保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二)学校可行性条件

1.师资力量雄厚:隆昌市城关职业中学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拥有一支由13名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占比超60%。为紧跟行业发展前沿,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们能将行业最新技术与工艺融入日常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2.学生实训需求迫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每年招生规模约200人,随着专业建设不断推进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校现有教学与实训场地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迫在眉睫,这不仅能缓解学校实训资源紧张局面,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接受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双方认为具备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机械加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优越条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拥有明确的人才需求与设备投入计划,且具备场地资源可供建立机械加工车间;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招生规模稳定,师资力量雄厚,急需拓展校外实训场地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实践能力。双方携手合作,能够有效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难题,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对推动区域机械加工产业发展、助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具有深远意义。

在未来合作中,双方可基于优势互补原则,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教材、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实现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作者系四川省隆昌市城关职业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