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文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全面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有利于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一、滨州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成效
(一)盘活规模持续扩大,制度化整治成效显著
滨州市以“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为靶向,建立全域清查和分类处置机制。2024年全市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达2.16万亩,同比增幅高达166%,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05.67万亩。政策层面通过《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一地一策”动态管理框架,将盘活任务与“标准地”供应、产业升级捆绑推进,为山东省闲置土地治理提供了“滨州样板”。
(二)创新模式多维突破,市场化路径释放存量潜能
一是沾化区“府院联动+项目招引+金融资本”。成立由法院、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府院联动”工作专班,全面梳理排查全区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状况,一企一策靶向解决问题。二是阳信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腾笼换鸟”。由县政府主导全面摸排辖区内闲置土地与低效用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通过考核开发、股权转让等二级市场方式盘活利用,缩短土地取得周期,实现土地保值增值、腾笼换鸟。三是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2023年3月,滨州市在无棣县试点,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通过对参评企业按照评价结果分别适用不同税额标准加以征收,为高效益企业减负,倒逼闲置低效用地退出或转型利用。
二、滨州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全国18亿亩耕地保有量红线不可逾越,保护耕地与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日益严格,使得滨州市新增用地规模和指标获取难度大增。例如,滨州高新区,规划面积仅7.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存量严重不足,导致新项目难以落地,极大地制约了城市发展进程。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共有2009年—2023年批而未供土地超过2.67万亩,闲置土地8200亩,数量巨大。
(三)规划统筹引领不够
各县市区原有的国土空间规划在指导具体城市更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等方面,部分存在缺乏前瞻性的情况。同时,由于缺少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存量建设用地专项规划指导,缺少对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用地以及拆旧、保留、保护等政治任务的统筹,导致发展空间不足。此外,相关规划由于衔接性不够,受政策限制调整时间长、难度大,导致土地盘活再开发不及时。
(三)盘活处置难度加大
通过近年来的专项整治,剩下待盘活的土地多为“难啃的硬骨头”,部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存在使用权人失联、土地及建筑物涉法涉诉涉押的难题。对政府而言,与使用新增用地相比,盘活存量土地成本高、周期长,需要在拆迁补偿安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大量工作。对企业而言,土地获取和保有成本低,包括税费在内的流转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自主开发或转让的积极性不高。
三、滨州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建议
(一)完善土地利用政策
通过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指标挂钩、产业扶持和税费优惠等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再开发主体积极性。对收回、收购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再开发的,在依法补偿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原土地权利人一定奖励,同时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额度,激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探索土地混合开发、空间复合利用、容积率奖励、跨空间单元统筹等政策,推动形成规划管控与市场激励良性互动的机制。鼓励各县区根据“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结果,对优先发展类、支持发展类、提升发展类、限制发展类四类企业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倒逼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升级。
(二)加强规划管控引领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编制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专项规划,做好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衔接。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制定低效用地再开发年度实施方案。开展专项规划中期评估优化,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低效用地规划体系和更新机制。强化规划管控,做到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确保城镇建设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图到底,避免盲目发展造成大量土地闲置。
(三)强化落实奖惩机制
从政府层面,将盘活工作列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考核,用好考核指挥棒来调动县市区政府主动性,在源头上加大处置力度、减少新增存量。从企业方面,坚持市场化原则,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从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两个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探索市场化退出机制,通过容积率、固定投资、亩产效益等指标综合考评,鼓励和引导闲置低效用地使用权人自主有偿退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企业实施财政支持等奖励措施,真正激发原使用权人盘活再利用的动力。
结语
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是破解土地供需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当前,滨州市既要巩固已有成果、推广创新模式,更需聚焦规划统筹不足、处置难度大等问题,通过政策完善、规划引领与奖惩机制落地,激活存量土地的空间潜力与经济价值。唯有政府、企业与社会协同发力,将存量盘活与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深度融合,方能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滨州实践筑牢空间保障,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与发展提质并行的新路径。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