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子腾 刘鑫泱
一、政治引领:筑牢农村基层治理的“根”与“魂”
(一)强化党的执政根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政治引领作用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稳固。新时代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首要任务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例如,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实施“党建+红色教育”工程,通过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来打造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群众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保障,从而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二)引领乡村发展方向
党建引领为农村发展提供正确政治方向和战略指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山东省寿光市作为 “中国蔬菜之乡”,其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当地基层党组织引导农民成立蔬菜合作社,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蔬菜品牌,并通过 “党支部+电商” 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蔬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变,成为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标杆,为其他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组织保障:凝聚农村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一)构建严密组织体系
新时代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需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通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行动,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在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将党组织嵌入产业发展各环节,使党组织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例如,在蔬菜种植产业链党支部引领下,当地形成从种苗繁育、种植管理到销售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二)整合多元治理主体
农村基层治理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党建引领通过组织联动、资源整合等方式构建协同治理格局。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创新“党建联盟”模式,联合周边村庄、企业、合作社成立联合党委,统筹推进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成员单位在联合党委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为村庄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村庄为企业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支持,合作社负责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对接。该协同治理模式使桐庐县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成功范例。
(作者单位:候子腾,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鑫泱,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