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朝玉 童姗姗
“他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以最少的投入自主办成事为己任,团结队伍,务实重干,短短几个月将王集集输巡检班由安全监管的重点单位变成了担当作为的好队伍。”这是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党委负责人对盛伟超的评价。
去年11月,盛伟超从采油二厂古城集输巡检班调整到王集集输巡检班担任党支部书记、班长。他结合队伍和管理现状,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心工作的每个环节,用“党建引领+全员参与”的工作理念,带领队伍创新求实、真抓实干,解决了多处困扰集输系统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的“老大难”问题,既保证了安全生产,节约了成本消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被领导和群众誉为“用心干事的人”。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
盛伟超到王集集输巡检班后,通过对现场工艺流程和参数的深入学习,根据多年积累的集输专业功底,分析在系统参数优化后王集集输站的系统能耗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盛伟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集输系统能耗高、成本管控难的问题,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开展“节支降本活动”,成立立项攻关小组、党员突击队,推动党员在节能降耗一线亮身份、当先锋。
今年初,他组织党员成立“优化加热炉运行提高热效率,降低天然气费用”攻关小组,带领小组成员优化集输系统运行参数,从外输掺水控量、降温、加热炉减运、自产气回收使用等多方面制订管控措施。加热炉由原来的两台同时运行改变为一台运行,掺水温度根据气温变化实现动态降温运行。今年上半年,王集1号集油站加热炉消耗天然气31.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32.8万立方米,节约费用99.95万元。
针对站内水处理系统浓水“内”循环,污泥处置成本居高不下的“多年顽疾”,盛伟超提出区域“大集输”和系统“互联互通”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区域间“油气水”流程和闲置管线,提出设计施工方案,将站内浮渣和循环浓水输送至王72井口和杨浅13井组、杨浅20井组,通过现场柱塞泵实现浮渣调剖回注和污水回注,形成了油气水从“井到站”再从“站到井”的系统“大循环”,破解集输系统多年来运行成本高的难题,真正实现了节支降本安全环保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减少了浮渣原液拉运回注、干浮渣危废外委处置等环节,每日可减少污水内部循环量约500立方米,预计年可直接减少药剂处理费用约18万元、泵罐车费用109万元。
网格化管理提升安全水平
盛伟超针对安全隐患问题频发、三基工作薄弱等现状,推行“党建+HSE网格化”管理,开展“党员身边无隐患”“红旗设备我承包”活动,每月选树安全先进典型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在安全环保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站快速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柴庄2号集油站外输干线长期压力过高,他带领HSE网格承包人和党员攻关小组,多次现场分析和讨论查找问题根源,制订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精准排查定位管堵点位,采用热水+化学清洗工艺,彻底清除长期存在的结蜡堵塞物;同步完成柴庄外输出口与新庄干线的管道搭接工程,实现两条外输管线一用一备。改造后,外输管压从2-2.3兆帕降至1.5-1.57兆帕,管线运行负荷显著降低,从根本上保障了柴庄外输系统安全运行,消减了长输管道高压可能导致的穿孔污染风险。
为提升班站“三基”工作水平,他组织干部、专业岗成立了帮扶提升小组,每月对管辖内的6个生产场点从应知应会、三标建设、应急处置、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检查整改,发现问题,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分工与整改时限,督促各分管组长推进落实;建立闭环机制,定期跟踪整改进度,及时收集执行中的问题并调整方案,确保措施不折不扣落地。
与此同时,他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主动发现问题、高效完成整改的班组或个人及时给予奖励,通过建立“发现—整改—反馈—正激励”机制,快速扭转了三基工作薄弱的被动局面,上级安全监督问题数同比也大幅减少,直接作业环节票证符合率100%,党员自查自改整治隐患积极性大大提高。
暖心工程凝聚队伍合力
“党组织既要举旗定向,更要雪中送炭。”面对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企业改革持续深化的现状,盛伟超深知稳定队伍的重要性。
改革后人员大量减少,工作量大幅增加,员工参与三基提升、劳动竞赛等班组活动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现状,他采取“倾听+疏导+创新”的工作思路,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职工诉求;摸排员工信息,重点掌握职工思想动态、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耐心讲解当前形势任务和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制订合理的外闯市场轮换实施方案,确保轮换工作顺利推进。
他以“正向激励”为抓手,让员工从“躲活干”变为“抢活干”——“眼里有活、身上有劲、心里舒畅”正是这支队伍焕然一新的风貌写照。
在7月份的评比中,一号集油站一班组荣获“月度三基工作优胜班组”称号,并获得1000元专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