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数字化转型下 企业思政工作场景化重构之我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张源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经历从传统单向灌输向多元互动场景的深刻变革。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更重构了思政工作的空间、载体与互动逻辑。

场景延伸:从单一空间到全域融合

企业思政工作场景的时空边界正被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形成了贯通线上线下、连接生产生活的多维矩阵。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实施党建网格与生产单元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从独立于生产活动之外的附加环节转变为内嵌于生产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济宁能源打造云端思政平台,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使思政工作从定点定时的集中教育转向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常州邮政打造龙城先锋邮政服务驿站,在网点营业厅统一设置三亮展示牌和党员先锋岗。当思政工作融入员工日常生活场景,就可以在解决实际需求中传递组织关怀和价值理念。

技术赋能:虚实交互的体验升维

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思政工作的呈现形式,更深刻重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技术应用使抽象的理论和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具身体验,极大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广饶县总工会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云空间,还原革命历程重大事件,使职工走进历史场景。

机制创新:组织与评价的系统变革

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思政工作的技术工具和场景形态,更深刻推动了工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中国船舶集团在LNG船建造等卡脖子技术攻关团队中开展技术党课+思政研讨跨界学习。跨职能协作机制打破了传统思政工作与其他业务的壁垒,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广饶县总工会鼓励职工自发创作红色文艺作品,全县展演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省文艺惠职工活动和百姓宣讲大赛。创众共享模式使思政内容从机构生产转向集体创造,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挑战与应对:风险规避中的伦理平衡

一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要建立严密性数据收集和管理约束机制,在数据收集环节、数据管理环节增强自律意识,并接受监督。二是技术依赖与人文坚守,对数据信息的过度使用致使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为避免技术工具理性挤压价值理性,企业应坚持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双轨并行。三是素养不足与能力断层,传统思政工作者以线性思维为主,而数字化转型要求兼备数字化素养和大数据思维。要开展持续性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潜移默化影响并塑造全企业职工的数字化理念。

企业思政工作的场景化重构,本质上是通过数字技术打通教育生产生活全链路,在虚实交融中实现价值传递的具身化,在算法推荐中保留思想碰撞的弹性空间,在技术狂飙中守护思政工作的价值内核。唯有如此,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成为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单位:山东陆海装备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