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宇
7月17日,第15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青铜峡鸽子山产区圆满收官。组委会公布结果显示,来自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款酒样经多维度评审,最终产生97枚质量金奖、178枚质量银奖、37枚市场金奖、37枚消费金奖,4款酒品斩获“三奖合一”的大金奖,1款创新工艺产品获创新金奖。
作为亚洲葡萄酒领域权威赛事,本届大赛以精准评审、高含金量奖项及清晰的产业导向,为行业发展注入实效动能。
三维评审落地 创新传承交融
本届大赛核心亮点在于评审机制的专业性与产业适配性。
延续“质量·市场·消费”三维体系:30位国际专家(涵盖法国、澳大利亚、泰国、中国葡萄酒高校教授,中国香港、台湾及主要产区酿酒大师)聚焦葡萄种植、酿造工艺等12项专业指标,以满分100分标准量化评分;34位经销商评委通过“市场适应度=(预估经销价—报样经销价)/市场需求系数×100%”评估渠道适配性;37位消费者评委则以“复购意愿+场景适配度”打分,形成“专业品质—市场潜力—消费偏好”的立体验证链。
在这种评分机制下,本届大赛仅4款酒品同时满足质量得分≥85分、市场适应度≥90%、消费喜好度≥120分,凸显出评审的严苛性。
本届奖项含金量体现在严苛筛选与多元验证的叠加。
最高荣誉大金奖需经“三重认证”,宁夏汇达阳光生态酒庄“天芈炻罐陈酿干红”从600余款酒样中突围,其稀缺性奠定行业标杆地位。质量金奖评选同样严格,专家团对香气复杂度、单宁结构等12项指标逐项打分,仅15%的参赛酒品突破85分线。市场金奖与消费金奖则聚焦落地性,市场金奖得主需通过经销商对渠道适配、定价策略的专业评估,消费金奖则以普通消费者真实体验为核心,确保奖项既具专业性又贴合市场需求。
另一突出亮点是工艺创新与传统传承的双向突破。江西君子谷52度刺葡萄高度酒凭借原创冷冻提纯技术斩获首设的“创新金奖”,该技术在保留葡萄原有风味物质的同时,赋予产品烈酒的醇厚质感,填补了亚洲高度葡萄酒工艺空白;宁夏红寺堡区“炻罐陈酿”工艺(陶土罐发酵结合物联网温控),让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相关酒品获专家“东方风土独特表达”的肯定。
宁夏领跑 多区域特色突围
从地域分布看,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优势显著,斩获39枚质量金奖(占总数40%)。其中青铜峡鸽子山产区表现突出:22家参赛酒庄拿下23枚金奖,涵盖霞多丽、马瑟兰、赤霞珠等主流品种,如宁夏西班酒庄“霞多丽干白2024”、宁夏密登堡酒庄“马瑟兰干红”,均展现“砾石土壤+黄河水”的独特风土。
红寺堡区凭借差异化工艺突围,汇达阳光生态酒庄“炻罐陈酿”系列包揽1枚大金奖和2枚质量金奖,成为“传统工艺创新表达”的典范。
新疆、山东产区紧随其后,分别以17枚、12枚质量金奖展现实力。其中,新疆玛纳斯产区的中信尼雅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表现亮眼,“五星东方赤霞珠干红”等3款酒品获奖,其“粒选工艺”提升酒体纯净度;山东蓬莱产区的君顶酒庄、张裕葡萄酒在霞多丽干白、半干白品类中延续优势,张裕“长尾猫C59半干白”以“蛇龙珠+长相思”创新混酿摘得大金奖。
国际酒品聚焦细分领域,澳大利亚威龙有机酒庄“雷司令干白”、法国“丝奈珍堡科比埃老藤干红”等11款国际酒品获奖,集中在传统优势品种,但其市场适应度平均分(87.6)略低于中国核心产区(92.3),反映本土酒品更贴合亚洲消费市场特征。
长效赋能
从展陈到全渠道 构建价值闭环
与以往大赛不同,本届大赛产业价值向“赛后落地”延伸格外亮眼。所有获奖酒品已入驻青铜峡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展馆,作为“亚洲葡萄酒品质标杆”永久展陈,结合产区文旅线路开放品鉴,成为品牌输出核心窗口。
在市场推广方面,组委会已与成都国壹酒城达成合作,设立“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获奖产品体验中心”,首批20款金奖酒品将进入其线下门店及餐饮渠道,通过“品鉴会+场景体验”触达西南市场。
同时,正与京东、天猫、抖音电商等洽谈“金奖产品专区”合作,计划9月上线服务,配套直播品鉴、产区溯源等内容,打通线上链路。此外,全国巡回消费体验市集计划启动,将在北上广深等15个核心城市举办“金奖酒嘉年华”,结合产区文化展、酿酒师互动等活动,推动获奖产品从“赛事荣誉”转化为“消费认知”。
下半年,组委会将组织获奖企业集中参与上海国际葡萄酒展、成都糖酒会等展会,形成“赛事—展陈—渠道—消费”的全链条赋能。
作为本次大赛的举办地,青铜峡以其深厚的葡萄酒产业底蕴、优质的赛事保障和热情的服务,为大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产区内酒庄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表现,不仅展现了青铜峡葡萄酒的独特风土魅力,更让来自全球的嘉宾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对葡萄酒产业的执着与热爱。
第15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的落幕,标志着亚洲葡萄酒产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三维评审确保奖项公信力,地区特色展现产业活力,而从永久展陈到全渠道推广的闭环,让“好品质”转化为“好市场”。正如大赛组委会主席李华所言:“当获奖酒品走进消费者生活,当产区风土被更多人感知,赛事的真正价值便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