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嫣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任人唯贤”思想,主要包括“得贤者兴、失贤者亡”的尊贤观,“才兼文武、德才兼备”的选贤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贤观和“勤于教养、百年树人”的育贤观等。中国共产党将这些思想与当代中国选人用人的实践有机结合,在选取人才、人才标准、用好人才、培育人才等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贤能文化在党的干部选拔标准中的应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中,贤能文化的要素得到了深刻体现。贤能文化强调选贤任能,注重干部的品德与能力并重,这一理念贯穿于党的干部选拔工作的始终。党的干部选拔标准明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一原则正是贤能文化在干部选拔中的具体体现。其中,“德”指的是干部的品德、道德和操守,是贤能文化中强调的“贤”的重要组成部分。党要求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这些要求体现了党对干部品德的高度重视,确保选拔出的干部能够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才”也是干部选拔标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应着贤能文化中的“能”。党在选拔干部时,不仅看重其道德品质,还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考察,旨在确保干部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实效,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充分体现了贤能文化的要素。通过选拔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党不仅确保了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和战斗力,还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做法不仅符合党的宗旨和使命,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贤能文化在党内监督中的体现
党内监督作为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深刻体现了贤能文化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贤能文化强调的公平正义、责任担当等价值理念,在党内监督机制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透明度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确保党内事务的公开透明。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接受党内外监督,并规定了一系列监督措施和程序。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增强了党内监督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还提高了党内事务的透明度。党还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党内信息公开平台、推行电子政务等,进一步拓宽了党内监督的渠道,增强了监督的实效性和透明度。在问责制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原则,建立健全了问责机制。对于在党内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党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的原则,对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严肃问责。这种问责制不仅体现了党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管理,还彰显了贤能文化中责任担当的精神。通过问责制的实施,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有效净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党内监督中的透明度和问责制还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上。党通过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如定期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党还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党内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净化能力。
贤能文化在党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应用
在党的政策制定中,贤能文化充分展现其智慧与能力。它强调选贤任能、注重实际、追求公正,这些原则对政策制定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政策机制,其中贤能文化的精髓不可或缺。
政策制定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要求高度智慧和卓越能力。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确保政策符合国情和民意。首先,选拔政策制定者时,党注重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特征和民众需求,制定出科学、前瞻性的政策。其次,贤能文化还体现在对科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上。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党更注重运用先进技术,精准把握社会动态和民意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总之,贤能文化展现了党的智慧和能力,通过选贤任能、注重实际、追求公正等原则,党能够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政策,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提供有力保障。未来,党将继续坚持贤能文化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贤能文化强调公平与公正,确保政策有效落地并赢得民众信任。这种公平不仅体现在政策的合理性上,更贯穿于执行的每个环节,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确保程序公正,党注重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建立监督机制,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增强民众信任感。例如,环保政策执行中,政府定期公布环境数据,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推动政策落实。此外,党重视倾听民众声音,尊重其意愿和利益诉求,通过民意调查、听证会等制度,让民众参与政策执行,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参与式治理方式提升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