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企党建推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探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洪思琪  刘振阳

 

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国有企业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当前国企党建工作对于凝聚共识、激发动力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党建品牌塑造乏力等。新时期国企党建要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通过深化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健全绿色转型考评机制、打造绿色创新党建品牌等路径,充分激发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国企力量。

 

关键词:双碳目标;国有企业;党建;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

 

一、引言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关系民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国企作为经济中坚力量,应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这既是政治责任又是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党组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低碳模式成效显著,但党建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动力不足,需激活措施。

二、双碳目标下国企党建推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匮乏问题

1. 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深,削弱绿色转型内驱力

当前,不少国有企业在推进绿色转型过程中,党建工作还存在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深,导致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绿色转型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宣传双碳战略不够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到位;绿色管理体系建设中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绿色治理缺乏坚强政治保证;绿色技术创新攻关党员攻关队组建不多,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不大。

2.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足,滞缓创新步伐

在推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冲锋在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当前不少国企基层党员的先锋意识淡化,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滞缓了企业绿色转型创新的步伐。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重点工作中,党员身先士卒的意识不强;在绿色技术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党员的创新主动性不够,攻坚克难的锐气不足;在培育节约环保意识、引领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党员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充分,遏制了全员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3. 党建品牌塑造乏力,影响绿色发展引领力

鲜明的党建品牌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影响力、引领力的重要法宝。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不少国企的党建品牌塑造还不够鲜明,影响了对内对外的引领示范效应。结合绿色转型打造党建品牌的意识不强,缺乏特色鲜明、富有感召力的党建精品项目;绿色低碳类党建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大,亮点做法的复制推广机制还不健全;品牌的规范化、常态化运作不够,与推动中心工作的融合度不高。党建品牌塑造乏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企在行业绿色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发挥。

三、双碳目标下国企党建推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1. 深化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

国企各级党组织要把绿色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创新党内学习教育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企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绿色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党组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层层落实。通过党建引领,在全企业范围内形成绿色发展的思想共识和奋进合力。

2. 健全绿色转型考评机制

国企党组织要推动企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考核评价和正向激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将能耗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清洁能源使用占比等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企业及党员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提高生态环保指标权重。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技术攻关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创新成果在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创新绿色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常态化开展节能环保技能培训,加强绿色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宽绿色发展领军人才选拔渠道。通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考评体系,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推动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3. 打造绿色创新党建品牌

国企党建工作要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党建品牌。围绕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成立绿色技术创新攻关党员先锋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催生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党建项目创新,扎实推进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创建,积极打造节能减排党员示范岗、绿色办公党员责任区等特色品牌载体,推动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企业和示范项目。创新绿色党建品牌的推广机制,加大品牌项目宣传力度,举办经验交流现场会,健全品牌成果转化运用机制,放大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绿色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单位: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