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礼伦 曾习
支部亮旗帜、书记亮承诺、党员亮身份的“红帽子工程”在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广元机制分公司如火如荼地开展,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党员先进典型,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的党员之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超额完成。1至8月,公司营业收入超进度计划55.30%,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收入目标,实现了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的持续稳定。
艰苦面前有党员
“我是一名青年党员,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这是田涛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广元机制分公司工程队是一支常年野外作业,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主要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线路架设维护等工作,野外作业,要穿过茅刺草丛,翻越崇山峻岭,徒步拉线是天天有,工装爬杆是家常饭,奔波在横井、竖井安装设备就像漫步后花园。面对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人手紧缺的现状,公司内部无人愿意去,外部人员招不来、留不住。
2022年初,田涛主动请缨到工程队突击安装任务。大年初二,大多数人还在与家人团圆,共享节日喜庆之时,田涛所在的工程队人员就换好班衣,来到井下作业现场。井口寒风迎面扑来,让他不由地打了几个寒颤。斜巷坡度25度,长680米,脚下堆码着破碎的矸石,加之现场照明差、空气潮湿、雾气重等,人稍 不注意,就会滑倒受伤。田涛和工友一道,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倒排工期,科学组织,奋战100余天,高质量地完成了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代池坝煤矿301主运皮带机的安装任务,他们的脚印留在了横井、竖井、皮带运输机轰鸣的声音里。工程队领导看到田涛这小伙人年轻能干,是一个培养的好苗子,建议他调到工程队来工作。田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他从支援工程队变成了扎根工程队。
真所谓:“山高自有筑路人,水深还有架桥师”,干一行、爱一行,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技术骨干、能工巧匠都是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线路安装过程中,工程队队员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翻山越岭、风吹日晒,视工程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形象印在了根根耸立的电杆下、翠绿花繁的青山中。几个月下来,田涛住工棚、睡板床、干重活、抢在前,人更瘦了、皮肤更黑了,但技术越来越精湛。仅初略统计,工程队今年为企业承揽、完成各项工程10余个,创效200余万元。
技术攻关是党员
“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把我的经验跟更多人分享,培养带领工友共同进步,发挥团队力量,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做到行业最好、岗位最好,促使我们产品声誉最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袁先和说道。
袁先和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虽不善于言表,但是他每月总要解决生产中的急、难、精问题2至3件,全年累计20余件。他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领头雁,更是“传帮带”的技术带头人。
近几年机械制造加工面临着结构性缺员,青工群体成了生产主力,但青工们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低,如何缩小新老人员间的“技术代差”,一时间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袁先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融入这代年轻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与年轻人打成一片,通过言传身教,把所学所知所会交给他们,从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项目组到生产一线岗位亲自指导青工们学技术。为了尽快缩短青工的岗位“磨合期”,从设备操作面板使用再到设备部位检查,袁先和对青工一一耐心讲解,只要青工有难题,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这几年,他培养了严庆、蒋勇军等近10个徒弟,敢啃硬骨头,勇于承接技术含量高的活儿,并都已达到高级工的水平,成长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领军人物,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攻城不怕坚,攻关不怕难。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袁先和和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工作,从开发新产品到改进工艺,设计专用工装,成员之间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了《矿车铆钉高频加热工艺优化技术改造》《全自动轮对压装设备的研发及应用》《数控龙门火焰切割机的应用》《卧式液压拆装机设备制造》《车床自动润滑系统的改造》《环保循环水利用工程》《单体支柱活塞快速拔出装置》等技改项目30余个、小改小革143项,取得发明专利4个、实用新型专利12个。这些新成果,不仅为企业节约创效500多万元,而且大大提高了设备、工艺、技术水平。
钢花铁水伴党员
“张兴军的事迹很感人,值得宣传。”7月7日,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喻顺武率风控部人员,到广元机制分公司调研工作,看着在炉前挥汗如雨的张兴军,喻顺武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的夏天持续高温干旱,室外温度已经高达42℃,广元机制分公司铸锻车间炉台、工作区的温度也已经达到60℃至70℃。张兴军始终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从不掉以轻心,不敢粗心大意,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炎炎烈日,他都是全副武装,从头武装到脚,检查设备、查看炉胆、各种线路、水路、开炉、下料、出钢……忙而有序。
冶炼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很苦,也很累,工作标准要求高。每天根据浇注产品的数量,至少要炼出2至3炉钢水,废钢的熔点在1400℃至1600℃之间,如果冶炼1炉900公斤的钢水,需要添加1至1.2吨的废钢,耗时2个小时,那张兴军就必须在60℃至70℃的操作台上持续工作5个多小时,用双手把3至4吨的废钢投入钢炉。据张兴军介绍,往炉里加料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废钢加慢了,容易烫伤自己,实料和薄皮料搭配入炉,添加管子等锈蚀易融的物件时,不能对着人,防止钢花四溅。
绚烂如钢花,最映赤子心。在冶炼过程中,张兴军不敢懈怠,冒着高温,一会儿往炉中添加着金属锰、硅铁、铝线、碳粉等,一会儿用铁棒搅拌生料、回炉料使其充分燃烧、脱渣化水,一会儿拿着容器,在炉前取样,做成品样,确保钢水合格率达100%。出钢时,炉膛的温度最高可达1600℃,周边炉台、工作区的温度也在70℃左右,即使炉台上的3台风扇同时开启,依然挥汗如雨,设备的运转声、中频炉电源蜂鸣声、热浪、汗水交织一起,张兴军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个班下来人总是筋疲力尽。
“我是一名党员,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战高温、保质量、保生产,我责无旁贷。”张兴军坚定地说。截至目前,广元机制分公司铸锻车间冶炼产品300余吨,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18.76%。
书记拿起电焊枪
“车间生产任务好久才能忙完?我老公每天下班就躺在沙发上,像‘葛优’一样,饭都不想吃,让人好心疼。”9月15日,广元机制分公司金结车间党支部书记兼核算员梁辉的妻子李凤华找到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刘祖学恳切地说道。
在能源吃紧、煤炭保供的特殊外部环境下,广元机制分公司面对川北和局内订单,分轻、重、缓、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采用“5+2”“8+2”“白+黑”的方式,各车间主动加班突击订单生产任务,为了保证皮带机、底卸式矿车、材料车、道岔等产品的生产,公司领导牵头,制定了专门的组织措施,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从各车间抽调10余名技术骨干到金结车间进行支援,就连焊工出身的金结车间党支部书记兼核算员梁辉也拿起电焊枪,突击矿车、皮带机生产。为了能早一天完成生产任务,公司员工上下一心,每天平均加班1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加班1天以上,有的时候为了赶上第2天生产任务,部分员工甚至加班到深夜。
7月20日下午5点52分,石洞沟煤业公司送来损坏的皮带机电机,要求更换联轴器,梁辉立即组织人员上连班。炎热的晚上,金结车间灯火通明,焊花飞溅、机声轰鸣,操作人员顾不得用毛巾擦着豆大的汗珠,全神贯注地进行维修。经过近5小时的连续奋战,于晚上11点成功完成了维修任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我们车间是公司金属结构件加工制作的最后关卡,工作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梁辉有股不服输的韧劲,他在干好党支部书记、核算员繁重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矿车、皮带机的生产任务。他拿到制作图纸,先对各种所需钢材进行分类统计规划,经过精确计算、讨论后进行下料、切割、焊接,以最好的方案来进行制作。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他焊接一会儿,就会停下来,对钣金配件的位置进行校核,力保质量全面达标。
今年以来,广元机制分公司在华荣能源公司坚强正确的领导下,依靠机械制造优势,在巩固服务好内部市场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与云南井巷实业、陕西力拓、广元小溪沟煤业、旺苍川煤水泥等单位签订了机械产品加工合同,并且开发了南江红潭河煤矿等新用户。
目前,“红帽子工程”正在广元机制分公司深入推进,公司80多名党员把身份“亮”出来,工作“干”起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