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奏响高质量发展 华彩乐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今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引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9.6%,这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的速度,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提升。6.3万亿元,这是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5.9%,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由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撑的新型消费升级加快。(8月12日央视网)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演进方向和未来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到“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上半年,我国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引领持续增强,新动能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入,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说明,数据就是最客观的印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8%,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继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1.2%和31.8%,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4.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9.1%,贸易结构持续优化;“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和75.1%,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延伸拓展;发明专利有效量超过390万件,同比增长17.5%,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和互联网收入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拉动不断增强……回首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但中国经济蹄疾步稳,顶住压力实现增长,创新升级动能澎湃。

    加快培育新动能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除了经济总量扩大导致基数提高外,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传统经济增长乏力也是原因之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作为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三新”经济的迅速崛起在便利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大量新的有效供给和投资消费需求,不但成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经核算,2021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9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3.8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25%,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逐步提高,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当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以及全球出现的滞胀风险和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容乐观。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虽然我国经济在二季度遇到了阶段性困难,但是转型升级态势依然持续,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从“积累量”转向“提升质”,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发展各环节,中国经济深层次的变化不断彰显,结构在优化、方式在转变、质量在提升、效益在增强,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展望未来,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必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