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泽勇 杨欣
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紧紧围绕着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化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全民普法工作体系的“八五”普法规划主要目标,组织开展普法工作智慧化建设,多管齐下推动“八五”普法工作。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为天府新区的建设聚焦了有力的法治力量。
一、顶层设计,打造高效智慧普法平台
(一)与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相配合,打造线上法律智慧服务平台——天府法务。天府法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了普法工作与法律服务智慧化。目前,天府法务智慧服务平台已经完成了建平台初始阶段,进入到聚集资源目标阶段。目前天府法务智慧服务平台的法律资源库收录了律师、公证员、仲裁员、司法鉴定员等法律从业人员信息2.77万余条,收录国内外各类法律法规151.5万余部、司法裁判案例超1.2亿余篇以及528份标准合同模板,方便群众查询与学习。在司法科技板块融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供法律合同智能审查、区块链存证、数字化法律证据应用平台等创新特色法律服务。在法律咨询板块,创新性提供智能咨询与人工咨询相结合的法律咨询服务,对简单案件的法条检索和法律适用进行分流,提高法律咨询效率,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二)利用“云普法”平台,构建智慧趣味普法方式。积极参与云普法平台与《998法治大讲堂》广播节目,集纳新区实际案例改编的视听节目,并与之俱进地推出短视频、小游戏、普法文章等趣味普法产品。天府新区大力推广使用云普法平台,利用平台打造“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天府新区专栏,根据天府新区法治宣传需求,确定“一月一主题、一季一专题”普法活动,打造天府新区普法新亮点。
(三)健全普法工作责任和智慧动态考核制度。天府新区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法”普法责任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结合普法智慧平台实现动态最优调整,做到普法工作能够平稳推进、高效提升。制定智慧普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规划评级指标,考察全过程,注重实际效果。通过智慧普法平台以鼓励先进,重点推优的方式交流普法工作经验,传授最优方法、鼓励普法先进单位,带动全区单位同心齐力共同服务于天府新区法治宣传与法治建设。
二、联系实际,推进智慧普法精准到户
(一)广泛开展线上“宪法宣传周”活动。2021年,天府新区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与疫情实际情况,利用智慧普法平台“云普法”以“主线活动+分线活动”方式进行线上宪法宣传,同时通过“天府政法”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微信群、微博等网络媒体打造新媒体矩阵开展宪法专题宣传。宪法宣传活动一上线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作为宣传活动分活动之一的有奖竞答活动,在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中,参与人数高达5万多人。群众反应热烈,参与热情高涨,法律宣传效果显著。
(二)开展疫情防控普法专项行动。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配合疫情期间政府相关政策,天府新区开展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组织精干力量,全面整理疫情防控涉及到法律法规,并根据不同群体精细化区分。疫情防控专项普法活动不仅依托线下进行,还坚持发挥新媒体作用,依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发动群众积极转发关注,努力打造智慧普法“闭合圈”,力求疫情普法宣传精准到户,精确到人。
(三)推动部门根据需要开展专项普法。天府新区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反馈与法治宣传实际推动部门进企业,进社区进行专项普法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普法宣传活动、《安全生产法》普法宣传活动、“平安成都”禁毒宣讲等,同时构建永不落幕的普法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专项普法活动,推送最新法律法规,制作新法专题解读,持续推动法律法规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
三、强化宣传,带动城乡群众学法用法
(一)打造核心媒体矩阵,解决智慧普法“最后一公里”问题。天府新区各单位充分挖掘新媒体资源开展智慧普法活动。天府新区党工委政法委与成都市律师行业党委联合打造“律林龙门阵”普法平台,该平台通过征集律师参与“律林龙门阵”普法视频拍摄,讲解真实案例的形式进行普法,该平台已经在微信公众号、抖音上线,并广受人民群众好评。“律林龙门阵”抖音号自2021年4月上线以来,粉丝量超24.3万,累计获赞量104.2万,总播放量超1亿次。成都天府新区公安分局上线“成都天府公安”抖音号,以案说法,趣味说法,推出短视频作品130余期,粉丝数量超153余万,累计获赞量1984.4余万。天府新区各单位纷纷试点新媒体普法,深入浅出、以点带面地讲解法律知识,深受群众喜爱。
(二)创新普法方式,全力推进智慧趣味普法。天府新区转变以往单项输出传统普法方式,推出双向互动普法的新模式。天府新区利用“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推广有奖问答、问答PK等小游戏,让群众在沉浸互动中学法用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普法效果。推出《漫解法治——天府新区》集短视频、图文、音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公益普法案例,解决法律术语晦涩难懂,法律程序复杂不清,法律陷阱多而易陷等群众接受普法教育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努力让“法律”不再是法典上“冷冰冰”枯燥的条文文字,成为百姓身边具有人情味的“家长里短”。
(三)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治观念。天府新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培训。坚持重心下移,首批重点人群涵盖一线执法人员与基层干部。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线上与线下并重,在开展远程线上智慧普法教育的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以实践补充理论,做到精准普法、精准培训。根据大数据筛选出重点行业,组织有关部门做针对性行业法律培训。新《安全生产法》修改后,天府新区应急管理局对辖区内200余名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分3期开展目标培训,内容包括新《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指导思想以及人员最关心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主体职责。与“大水漫灌”的普法方式不同,经过大数据筛选后的普法对象与普法内容更为精准,普法效果更为明显。
四、把握需求,打通法治宣传最后环节
(一)司法大数据应用与“走访摸底”并行,线下补充线上,准确掌握基层法律需求。天府新区组织工作人员同律师一起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调研,通过辖区企业、街道社区、村镇等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现场交流等方式,搜集群众意见与建议,将其汇总整理,上传大数据平台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数据流通全区,全区单位共享,做到对基层 “急、难、盼”法律问题提供针对性、实效性法律服务。
(二)为特殊群体提供“特色服务”,主动对接法律咨询。天府新区坚持“让群众少跑路,政府多服务”的普法理念,积极推进法律咨询机关主动对接,更加方便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为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律师面对面”主题服务活动,并预留线上法律快速咨询通道,方便特殊群体随时随地进行法律咨询。
(三)创建法治教育基地,打造群众自己的“法学院”。天府新区组织各部门利用基层综合性服务场所和辖区学校等具备法治普及功能的单位机构,依托人民调解员,律师等法律顾问与智慧普法平台法律资源库,建设法治教育基地。新区于2021年成立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教育学院,为新区普法工作搭建新平台,助力基层“两委”干部、社区群众、青少年等学法。天府新区检察院与天府新区职业学校共建未成年法治教育基地。天府新区将法治宣传融入到未成年人日常教育中,选派检察官作为法治副校长,设置专职法治辅导员,力求解决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痛点问题,为未成年成长撑起法治天空。
天府新区主动作为,以新思维引领普法新模式,统筹推进,持续发展智慧普法活动,基层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改善。未来,天府新区继续关注,将好的做法和探索进一步完善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推动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黄泽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欣系四川省天府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