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之如 文/画
《北京青年报》报道,有专家指出,“有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因为简历写得不好,这也是简历优化师所一直渲染的。但简历中的弄虚作假,不可能给求职加分。如果被用人单位发现简历造假,将留下很大的人生污点。”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受教育程度都比老一辈人高,有些甚至会高得多。这当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但是,跟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每年大学毕业的几百万到近千万学子,都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工作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自行求职。而大学毕业生求职的第一步,少不了要写自己的简历。简历如何写,据说颇有讲究,若写得合乎用人单位的胃口,定能加分;反之,便难免成为扣分项目。
其实,青年人读了十来年书,文字水平再不济,写个简历还是应该能够对付的。但是,对于我们的社会时下悄然流行的一些“潜规则”,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或许还未能广泛了解更欠深入研究。于是,“三百六十行”中,就新冒出了个“简历优化师”的行当,只要你交了足够的钱,便会帮你将自己的简历“优化”成值得招聘单位择用时“刮目相看”的风景线。说穿了,不过是将简历文字铺排得更好看些,甚至除了“美化”“拔高”主人翁外,还塞进了许多弄虚作假的“介绍”。北青报称,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简历优化培训班”,以包进大厂面试为诱饵,吸引应聘者以上千元的价格报班学习,实则是教唆学员“美化”自己的简历内容,修改自己的工作经历,甚至虚构许多大厂的项目经历并予以相应“面试指导”,是明目张胆的简历造假。有道是:
“简历优化”涉造假,涂脂抹粉加贴花;“实事求是”遭抛弃,谁讲诚信谁傻瓜?
报道说,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不可否认,简历在求职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给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留下良好印象,获得笔试、面试机会的重要一环。但是,打动用人单位的简历,不是靠“优化”得来,而是要靠大学生以实际的大学经历、表现写出来。离开大学实际经历做支撑的美化简历,不但涉嫌弄虚作假,也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