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偶像经济”宜降温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之如 文/画

1.jpg

  《半月谈》刊文称,近年来,资本操弄的选秀节目借助电视台、互联网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时打造“流量明星”,并联手品牌赞助商实现注意力资源变现。资本操弄的偶像经济裹挟饭圈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甚至不断越出道德法律红线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年来,操起巧取豪夺的无形镰刀,毫无节制毫无廉耻地大割百姓“韭菜”的无良商家,变得更加疯狂了。他们的狂妄底气,往往就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暗箱功夫。而近年兴起的“偶像经济”,恰是他们推出的新型掏兜敛财伎俩。

  《半月谈》文章说:偶像经济的失管失控,饭圈文化的源头遭到资本污染且缺乏监督治理。多次治理仍泥沙俱下的背后,是顽固的流量经济逻辑在作祟。资本操弄的选秀节目借助电视台、互联网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时打造“流量明星”,并联手品牌赞助商实现注意力资源变现。这种套路的“成功之道”在于,既火了“偶像”,让大量粉丝群体体验了“养成系追星”的快乐;又火了品牌,让品牌赞助商在饭圈打投推高的数据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谓一石二鸟。

  文章说,饭圈粉丝以青少年为主体,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为造成的,但究其根源,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如果不对这一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监督治理,仅就饭圈乱象进行管控,难以产生长期效果。

  其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追星”,而所“追”之星又往往只是演艺圈里的时髦“红人”,这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浅陋而行为庸俗的世相大潮,便很值得我们的社会管理者们认真思索。相关的教育和宣传部门,是否只注重了某种思想灌输而忽略了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养成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以致许多人只会一窝蜂地盲目跟风,而懒得或无力独立思考。于是,当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偶像”浮沫和狂热喧嚣瞬间充斥于人世间时,粗鄙不堪的“追星”陋习就如台风过境般席卷而来,迷糊了一众年轻人的眼眸,搅乱了他们的头脑,也为时刻准备着狂割“愚民韭菜”的奸商们提供了下手良机和发财好运。有道是:

  “偶像经济”宜降温,盲目跟风总丢魄;有脑还须善思考,无惧恶鬼不信神。

  这个时代,倡导思想解放仍然是主旋律,未可让世人尤其是年轻人仅仅拜倒在某些演艺“明星”的脚下。“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善于思考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自信,让大众成为经济建设的真正主人翁,正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