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分数”未必赢“大考”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吴之如 文/画

  《央视新闻》报道,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唐江澎委员一番话,确实戮到当下教育问题的痛点了,值得人们认真深思。

2.png

  我们的教育事业,几十年里有了飞跃的发展,进步和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建国之初遍地文盲,尤其在“老少边穷”地区,鲜有识字者,更别说中学生大学生了。教育的落后,严重地阻滞了经济、科技、文化和其他各项事业的进展。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些地区甚至实行了十二年免费教育,而且大学教育的发展势头也非常看好。

  但是,教育普及了,不等于教书育人就万事大吉了。教育界多少年来存在的学校和学生都过度关注考试分数问题,总也得不到令多数人都满意的解决。“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类似说法广泛流传,在一些学校至今并未见到根本改观。拼命压读书任务,不但苦了学生,也苦了老师,还苦了学生家长。一个人从娃娃熬到青年,好像都是为了高考,若进不了大学,特别是进不了名大学,似乎这辈子的前程就完了。只是许多读完大学的青年人,一旦面临社会的“大考”之门,在工作岗位上除了暴露出动手能力的不足之外,更显现出创造能力的不足。显然,这一现象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创新型人才大量需求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有道是:

  “分数”未必赢“大考”,创新能力岂可少;开天辟地现代化,因循守旧难追潮。

  唐江澎委员清晰地点明: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假如我们不将教育的关注点从引导学生争高分上,切实地转向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上去,让学生都成为有本领敢担当且人格健全的现代化事业建设者,那么,若干年后,在这科技大潮汹涌澎湃之际,国家又将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而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列呢?

  唐委员的这番话,若能令相关部门的当家人不但听得进去,还能在脑中反复思索,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