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缺乏有效性 ISO55001推广的最大障碍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ISO55001(GB/T33173)资产管理体系已被我国一些企业采用,例如中国国家电网、华为、中国南方电网等等,而且一部分企业已取得了良好的改善效果。然而,对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据ISO/TC251官网上公布的ISO55001实施企业名单,我国企业对ISO55000的热情普遍明显要淡很多。

  作为制造业大国,据2021年1月19日经济日报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仅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就已超218万亿元。这还不包括民企、外企、合资企业、各类行政机构的庞大资产额度。但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普遍有待提高。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的数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我国香港/大陆109家上榜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是1.65%,一块钱资产只有1.65分的税后利润;美国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4.79%,是我国企业的2.9倍。

  ISO55002:2018《资产管理——管理体系ISO55001的应用指南》第6.2.1条,已经明文指出ISO55001的改善目标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总体拥有成本、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所使用资本的回报、基于股东价值的投资回报等。也就是说,ISO55001(GB/T33173)对我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资产管理,具有良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ISO55001在我国企业里理应得以较快速度的采用。但现实情况是,ISO55001在我国企业里一直不温不火。而且,一部分实施过的企业明显已有怨言:“做了ISO55001,我们的企业没啥本质性的变化……”为何一部分企业实施ISO55001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呢?

  原因有很多:高层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和资源不够、受到了咨询人员的误导或蛊惑等等。最常见的原因是:急功近利。目睹一些企业本身的资产管理基础并不好,但只花了三四个月,便宣称“已经按照ISO55001建立了资产管理体系”、笔者甚至还惊讶地听闻“我们先需要拿证书,顺便搞一下资产管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此短平快的做法,自然难以产生真正的效果。2016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55000 Asset Management: What to do and why》,作为ISO55001标准的配套解读性、建议性书籍。该书对企业基于ISO55001建立资产管理体系所需的时间,有明文的建议:(第59页)“建立互相协同的流程、行为以及文化特点,以令资产管理有机融合、有效优化,殊为不易,需假以时日(一般三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聚焦)”;(第53页)“实际上,改变一种文化,或培育新行为方式、技能、工作模式的战略,需三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聚焦,方可达到与企业运行融为一体的‘新常态’境界。”

  另外,时下企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当属智能制造、智能维护了,于是企业人员自然就没精力和心思顾得上ISO55001。追逐智能维护这个热点当然没有错,但认为ISO55001会阻碍智能维护,显然是对智能维护、ISO55001均缺乏基本的理解。建立智能维护,需要先梳理和建立资产管理体系,而ISO55001是梳理和建立资产管理体系的最佳模式之一。(蒋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