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深秋西行记 ——江南工业集团产品押运西部边陲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朱敏娟

  大战四季度以来,江南工业集团保卫服务中心马不停蹄地兵分汽车和火车两路奔赴西部边陲押运最前线。押运人员积极履行好强军首责,克服环境、身体等面临的各种困难,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安全保障了产品押运任务顺利完成。

  今年江南工业集团的任务特别饱满,仅仅是前三季度,保卫服务中心人员就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了200余批次产品押运任务。针对此次西部某地押运面临海拔高、气压低缺氧严重、紫外线强烈等特殊的自然环境,保卫服务中心对西行押运人员选定、做好安全工作等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布置。一是选精锐,认真挑选了一批身体素质较好、体能较强的人员;二是加大对年轻员工的培训,做好后备力量补充;三是为押运人员配备中医药预防药品、吸氧包等物品,以辅助预防高原反应;四是加强安全保密培训,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并配备警械器具及采取无障碍信息传输保障的相应措施等。这一系列防控措施,确实给队员们增添了些许底气。

  时间紧,任务重,产品运输批量大,押运队员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国庆刚过,押运队伍今年第四次向西部边陲出发了。队员们和往常一样做好一系列装车前检查、产品装车方案印证、对标产品的摆放、装载定位、捆绑加固等安检工作,踏上了迢迢征途。至10月16日,行程3700多公里,跨越8省,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

  进入该地区后,有一段1200多公里的公路,车流量大,路况极差,坑洼的路段不少。车轮时不时陷入泥坑里,不能继续前行。这时队员们只有下车,配合司机师傅想办法。他们使用千斤顶将车轮顶起,铺垫石块填补凹陷地段。同时,大家一起合力推动车辆,使车轮缓慢爬出泥坑。每行使七八十公里,车队就会选择车辆较少的路段组织休整,并仔细地检查产品箱在颠簸后是否有绑绳松动、倒箱等异常情况,确保产品安全。一路上遇到修路、堵车的事件,那是“家常便饭”。队员们面对诸多生活上的不方便,毫无怨言,只是想着能安全的早日完成押运任务。

  10月14日那天的艰苦经历可以说是对西路押运队员的一次彻底考验。早上7点钟出发,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到预定住宿点,13个多小时只跑了200多公里,中途就在路旁吃盒自热米饭填饱肚。其间,他们进入高原地区,翻越唐古拉山山脉,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赐予”队员们的不仅有高原寒冷与昼夜温差大,还有严重缺氧与低气压。头痛、胸闷、嘴唇干燥开裂、鼻腔干燥带血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无一例外地在每个队员身上呈现。队员们因缺氧根本无法睡眠,只有采取吸氧、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方法进行辅助应急。而一天中高原非常的气候,让队员们又经历了早上冰雪冻雨,中午骄阳炙烤的锤炼。

  一路坚持,努力适应,直到到达目的地,队员们认真仔细地与交接人员核对产品,安全顺利交货后,才终于如释重负,露出欣慰的笑容。

  走火车线路的队员们于10月20日开启征程,他们则经历着另一种艰辛。火车押运,最难熬的就是无可预期的等待。此次,在库区执行完例行检查,鲍勇、蒋建锋等队员就值守在库房门前,开启了等待模式。半天后关联方来车,装好货、点数、整理,再检查无误后开始出发。行进至云湖桥车站后,按例需在此进行“编组”,即“等大火车来把我们挂走”。等待“编组”的时间也许一个小时,也许几天,而等车时,队员们必须寸步不能离开车厢。为了工作有序,他们分成两组,每组轮流到车厢外进行巡查并以此替代身体的活动。夜幕降临后,静寂的车站寒意渐浓,但车厢里却不能设置防寒和取暖的设备。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光源,但队员们却坚守在冰冷的铁皮厢内,并且随时关注着任何动静,时刻保持着一种警醒的状态。

  坚守两天后,终于盼来了大火车,押运队员们又带着更深的责任和使命开始了漫漫西行。火车运行过程中,大家随时都密切关注列车的行驶速度、启动、紧急刹车等各种状况,为产品安全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那份高度紧张贯穿在西行途中的每时每刻,直到安全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