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以贯之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成果 ——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成都举办社区综合减灾应急知识培训活动

  ■ 成都市残联课题组

  残疾人由于身体障碍和环境限制,在居家生活、活动交流等方面有诸多不便。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则正是针对残疾人在家庭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障碍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建设工程,包含居家活动环境和居家建筑环境两大方面的改造。为残疾人特别是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是拓展残疾人生活空间、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基本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关于“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的要求,成都市从2008年起在高新区探索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9年在成华区、双流县、蒲江县等区县试点,2010年之后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持续探索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方法路径,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疾人脱贫攻坚奔小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项目实施的主要对象为户籍和居住地均在成都市,由于下肢和视力、听力等重度残疾导致行动不便,愿意安装或改造无障碍设施的贫困残疾人住宅。截止2019年底,全市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2776户,累计提供市级改造补贴资金2607.53万元,基本实现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应改尽改目标。

  二、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成果的现实要求

  (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具体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不单纯是残联部署和推动的一项业务工作,而是与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配套衔接的重要制度的执行方法,是与国家发展理念相辅相成的人权工程、德政工程、社会工程,更是连接民心、表达民愿、反映民需、顺应民意的幸福工程。

  (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无障碍环境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由家庭至社会的闭合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真正实现。实践证明,经过改造过后,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家庭日常生活无障碍,并让家庭里面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为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从居家生活到顺畅出行,再到康复、教育、就业等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实现无障碍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残疾人无障碍的美好生活。哪怕是一家一户之事,也要秉持全局观念,坚持把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无障碍环境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中心推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平等共享、全面发展。

  (三)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进一步加强残联改革、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有力手段。基层是残疾人事业的根基,我国70%以上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恰恰主要靠县以下基层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组织实施,并在残疾人及其亲属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下完成。为残疾人提供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把工作力量聚集到基层,把优势资源投放到基层,着力解决基层残疾人工作的薄弱环节,努力使基层工作有实质性改变、跨越式发展,是残联组织贯彻改革“强三性、去四化”要求,密切联系和服务残疾人的改革手段,有助于解决基层存在的组织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三、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成果的有效策略

  (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体量大,需要逐年实施、层层递进。以成都市为例,在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之初,测算共有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约4.5万人,一次性改造完成资金需求量极大。为减缓工作压力和资金压力,成都市优先安排需求最迫切的贫困重度老年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逐步推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改造工作。市残联坚持每年给各区(市)县残联下达重点改造目标和改造数量,落实短期重点攻关、长期持续推进,逐步扩大改造范围。十年间,成都市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和改造难度较小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已基本完成,今后可结合残疾人数据动态更新,对有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实行“动态清零”。

  (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基础条件复杂,需要精准施策、按需保障。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绝不仅仅是一个扶手、一条坡道那么简单,由于有改造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等基础条件差别巨大,不能简单把辅具发放作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内容。围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成都市严格按照方便适用、安全可靠的要求,着眼最基本、最迫切、最可行的改造内容,制定“一人一策”“一户一案”的个性化改造方案。针对使用拐杖的残疾人,主要进行卫生间地面防滑改造、蹲便器改坐便器等7项重点改造工程;针对坐轮椅的残疾人,主要进行台阶改坡道、户门加宽、安装升降晒衣架等39项重点改造工程;针对瘫痪残疾人,主要进行卧室加设扶手、安装低位电源开关等13项重点改造工程;针对农村残疾人,重点改造入户门槛、灶台、旱厕等部位。

  (三)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涉及经费多、管控难度大,需要强力统筹、集约高效。残疾人家庭的资金使用主体为各区(市)县残联,工作主体为各镇(街道)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项目分散,资金管控难度较大。成都市坚持将每年的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严格按《政府采购办法》组织实施。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市纪委廉政风险防控目标,严格管控风险点,项目实施十年来未发现不廉行为。按照每户平均2000元的标准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其中主城区所需费用由区(市)县残联负责,二、三圈层区(市)县所需费用由市残联分别按户均1000元、14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区(市)县残联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