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功垒
一位高管朋友所在的公司举办座谈会,打算同日让客户经理邀请大客户共进晚宴餐叙。
不过有客户经理提出,大范围的晚宴可能无法取得很好的联络感情的效果,提议还是各自应酬。最后经多方权衡,筹备组成功说服客户经理们一致同意,以晚宴的形式和客户们交流。
怎料不久后,公司财务部收到一笔应酬报销单,某个客户经理破规矩,另开“小灶”去外头招待客户们聚餐,浪费了晚宴的席位。
朋友认为各方既已达成共识就该共同遵守,倘若批准了报销费,对其他人不公平,也无助于形成规矩。于是,他找客户经理谈话,讲明了缘由,并给予口头警告。
企业的运行必然有其一套规章制度,帮助每个人明晰自身权益,共同维系企业的系统化经营。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口头上答应一套、私底下做另一套并不罕见,若是默认,不利于管理的统一和企业文化建设。
朋友认为,批准一笔应酬费是小事,但既是各方妥协达成的共识,就没必要过后再各出花招。这个做法不可取、更要遏制,信守承诺还是难能可贵的职场品德。
然而,遵循企业既定的制度安排,并非等同于死守规则不转弯,有时候也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量拿捏,不让黑白条款成为效率办事的阻碍。
以行政部门管理的手提电脑购置报废为例,朋友说,按规定,电脑出现故障、在保修期内应以修为主,可是到怎样的程度才够资格“退役”,很难用条文来框定。
有一次,一名员工使用的电脑修了四次还频出故障,他发现后直接通知技术部同事协助办理报废和采购的手续。他说:“电脑是人脑的一个工具,不需要花费太多人脑来辩解工具需不需要更换,这么做只会占用员工处理核心业务的时间和精力,灵活处理就好了。”
在竞争愈加激烈、市场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行管理既要与新时代员工的想法同步、了解顾客的需求提供适宜的产品和服务,有时候还需要审视程序和条规是否有完善的空间,提升各部门员工的协调办事效率。
有时,管理模式不在于A更优于B,而是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领导者应以视野和高度定夺基调,各层级协力应变,在实践与检讨中学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