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门外汉到行业工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2019年度“淄矿工匠”、山东能源淄矿集团 “工匠可不是天生的,是扎扎实实学出来、干出来的,是创新创出来的。”2019年12月18日,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第九次科技创新大会上,孙娟作为“淄矿工匠”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

  铿锵的话语不仅表达了她的心声,更是她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门外汉成了“专家”

  37岁那年,孙娟因工作调动开始从事化验工作。面对全新的岗位和技术,一切从零开始,对她来说是挑战,也是考验。

  一次,在产品质量分析时,孙娟遇到了一个难题。她查遍所有资料,问了其他同事,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这时,孙娟想到了与她不太熟且已退休多年的“老专家”陈姐。

  陈姐把孙娟说的问题在纸上一点一点进行倒推论证,并拿出泛黄的《水泥化验室手册》进行查阅、比对,孙娟看着她书上密密麻麻记的一行行小字,被陈姐这种认真、较真的精神所打动。

  在陈姐的帮助下,孙娟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激动地向她表示感谢。她笑着对孙娟说:“在困难面前,我们都是水泥行业的‘土工匠’。”

  也就是从那时起,孙娟暗下决心,自己也要做水泥行业的“土工匠”,沉下心来钻研业务、提升技能。为提高操作技能,她不断参加不同层级的技术比武。

  2013年,孙娟被公司推荐参加淄博市“山铝杯”技能大赛,当她看到比赛项目后,才发现有许多内容和她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但孙娟的性格告诉她绝不服输!根据比赛规则,孙娟制定了速成学习计划,边学边练。那次,她获得了三等奖。

  2016年,孙娟又参加了山东省建材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第一名。紧接着,她又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等多项荣誉。成绩的取得提振了孙娟的信心,也孕育了她的匠心,使她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水泥化验领域的一名“专家”。

  从解决小难题到创出大效益

  在熟料化学成分检验中,二氧化硅检测总产生误差,虽然误差在国标范围内,但怎样缩小误差困扰她良久。经过认真分析实验,孙娟断定所用试剂不同和实验步骤繁琐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

  为解决难题,孙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找到影响最大的试剂替换掉,同时简化实验步骤,从而缩小误差。孙娟把想法与同事共同探讨、研究,然后摸索着去实验、去改造,最终攻克难题。“现在用上新试剂,实验误差缩小了20%,实验时间也缩短了近一半。”孙娟说。

  为充分发挥孙娟的创新带动作用,公司以她的名字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依托创新团队,孙娟致力于宣贯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近年来,孙娟组织工作室人员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开展技术攻关30余次,培训授课40余次。工作室先后获得实用专利等14项获奖成果,年创效100多万元。其中,《熟料系统优化提升产能的研究和应用》创新成果获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技术改造类一等奖。

  创新滋补匠心。看着自己的一个个研究成果给公司带来了大效益,孙娟觉得活出了价值。

  既要带好头 也要带好徒

  “大数据年代靠的是数据‘说话’,公司生产就靠我们化验的数据来指导,数据不准,不只是个人技能问题,还会误导生产,影响企业信誉。”孙娟说。如何确保数据精准无误?孙娟心里清楚,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更要有执着的工匠精神。

  “光我一个人当‘土工匠’不行,我得想办法改变她们的心智,将她们都变成水泥行业的‘土工匠’。”孙娟说。

  从那以后,孙娟开始带徒授艺,带领全班从规范操作的基础学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无论是培训交流、实操演练她都严格落实、严加考核,不允许任何成员出现不规范操作行为。

  在孙娟的耐心指导下,徒弟们的技能都提升很快。她带的几个徒弟先后在不同层级技能比赛中获奖。 2014年、2015年、2018年三年她和徒弟分获集团公司优秀名师高徒奖、十佳名师高徒奖。2016年,她和徒弟又被评为淄博市“百对优秀名师高徒”。今年,徒弟崔宪、刘垚也都被评为“淄矿工匠”。

  在孙娟的带领下,班组先后获得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班组事迹还被载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编纂的《共和国的脊梁》一书。2017年、2018年班组连续两年斩获全国化学分析比赛“全优奖”。

  “新时代,我们依然不忘初心——就做水泥行业的‘土工匠’,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谈到未来的打算,孙娟信心满满。(付金昌)东华水泥公司质控中心分析班班长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