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浩:用智慧为矿工谋福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继峰

  “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练人。”李克强总理这句话,用在皖北煤电钱营孜矿劳动模范、采煤副总工程师王浩身上十分恰当。

  王浩作为一名矿业研究生毕业来到煤矿,十几年如一日,和矿工兄弟摸爬滚打在一起。推行新工艺,引进新技术,用技术进步提升工效,减轻矿工工作强度,用智慧叩开煤矿管理大门,得到全矿干部员工的尊敬。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集团十杰青年、集团四优共产党员、钱营孜煤矿劳动模范等荣誉。

  安全为先

  王浩2003年毕业来到煤矿,干着工程技术人员最累的活——当一名采煤技术员。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王浩有着尊重员工的朴素情怀:矿工兄弟是自己的老师,他们从事着天下最辛苦的劳动,理应得到最好环境和服务。当看到矿工兄弟,因“粗人粗活”造成的事故,他不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而是主动想方设法,从根子上解决。他经过用心梳理,多年打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愈“不规范操作”的“灵丹妙药”,多角度根治“差不多顽症”,彻底消除一线员工“干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马虎行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事故不能看着‘问题’抓,消极保,被动防,事故就可能防不胜防。”王浩常是这样想的。通过制度设计,在采煤、安装两个单位开展了班前“10分钟小讲堂”,杜绝“马虎行为、培植精细意识”。通过走动式管理,进行巡查预警,对个别工作不严谨的员工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现场规范。严禁“图省事、走捷径”,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根除了隐患。在处理问题时,质量上讲求“良性循环”和“效果化”,杜绝以罚代管。

  用新装置解决矿工繁重危险的劳动。钱营孜煤矿开采深度在650米以下,每年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巷道维护工作。尤其是综采面推进快、压力大,修巷工的劳动强度大,安全威胁大。王浩与读研究生时的同学交流,了解到神华、兖矿等先进煤炭企业的巷修工作都使用“机器人”。他向集团技术部建议,引进巷修机器人,解放矿工繁重的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3月份,矿上引进了多功能巷修机,王浩第一时间带领精英团队摸透了这些机器人的“脾气”,推广应用到现场。过去4个人8小时干的活,现在2个人2小时就完成了,巷修机外形尺寸小,能灵活地进行卧底、破岩、清理浮煤等工作。过去人工无法从事的工作,机器人都能轻松搞定,提高工效8倍以上。由于王浩的敢想敢试,钱营孜矿的“机械化换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有50多家企业来矿学习参观。

  创新为本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王浩认为,作为一名矿区的技术领军人,不能“见树不见林”,要善于从一个小违章小伤害小隐患,看到管理短板,找到技术漏洞。王浩经常这样做,对矿区安全管理提档升级,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在一次带班中,他看综采面移动供电供液系统,几十号人马,移挪几十辆装置,需要16个小时,影响生产,且隐患多多。他就设计出综采面远距离供电供液系统,通过调整乳化泵泵压和流量,减少泵站和移变拉移次数,缩短间断影响每年仅电费一项,就可节约近64万元。每年节约180小时移动装置的时间,多生产原煤15万吨,产值达9000万元。

  2018年7月,W3225工作面过断层,开采强度大,设备易损坏,换采煤机导向滑靴和行走轮每次更换,都需要10个小时。王浩认为,这里肯定有“肠梗阻”。连续现场观察,和操作工一起干,他总结“一体式平行”作业法,优化工序,仅用1个多小时就完成更换。

  王浩是位有心人,他把身段放下来,把自己当作技术精湛的机电工。对全矿使用的三套综采机组的关键参数熟记于心。出现大故障,他总能“手到病祛”。推广供液系统纯净水系统改造,延长支架使用寿命4年以上。

  效益为要

  矿工用汗水创造财富,一名矿区工程专家用智慧创造高效的财富。王浩通过对32采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联合合肥煤炭设计院,将W3225风巷与W3223工作面机巷的预留60米煤柱减至20米,贯通工期缩短6个月,节省1530米巷道进尺及一个施工队半年的工资,增效达2000万元。

  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王浩深知,实施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可以增加效益。他在主持优化E3211工作面设计,机巷上提70m,撇开DF3褶皱,减少工作面全岩段70m宽主井少提矸石33万吨。回采过程由跟上分层回采改为跟下分层回采,多回收煤炭资源16万吨。

  综采工作面打眼,常发生煤壁片帮伤人事故。王浩推广应用了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深孔打眼,替代传统风锤打眼。新工艺一次注水,可割煤6刀,煤体含水量提升30个百分点,比过去提高工效4倍。同时,降低了员工打眼的危险系数。

  王浩先后参与设计“无极绳绞车的道岔自锁装置”、“ 可调角度式锚索钻机施工架”、“ 液压驱动的起重行车系统”等发明技术,均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

  薪火相传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浩常把严谨务实的技术管理习惯传递给身边的工程技术人员,让更多的人养成好习惯好作风,造福矿山,善泽员工。

  王浩要求,制定《措施》要用“大白话”,少用专业术语。在学习贯彻时,用图文并茂的PPT文件,增加员工学习的趣味。并增加互动环节,对员工听不懂的要反复解讲,讲清讲透。让《措施》从技术员的电脑“走出来”,真正成为员工手上的操作习惯。

  一次,王浩发现一名技术员来报批的《安全措施》,只改地点,其余都是“复印粘贴”其他措施的内容。王浩没有简单的批评教育,而是耐心与他谈心交流,指出其错误及其危害,并与之结成互学的“对子”。让这名技术员很感动,也改掉了“当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毛病。

  “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是一张白纸,能否画出一张亮丽的蓝图,要靠正确的引领和教育。”王浩对身边的干部员工总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