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彭万香
昨夜那一场春雨之后,窗外的樱花全都开放了,灿若云霞,花香从窗隙里挤进来。吃完晚饭,突然想上山去走走,妈妈最近眩晕症犯了,总是恹恹的样子,食欲也不好,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摘点棠梨花回来做菜,也许对她有好处。
我们顺着公路朝郊外走,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看见满山遍野的棠梨花,雪白雪白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满山花开,洁白无瑕,一眼望去,如雪的花瓣之美瞬间扑入视野。
我们找到一丛就开始摘花,妈妈说只能摘青而未开的花苞,才好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很容易,其实不然,花苞太小,每摘一簇都要将粘在上面的细碎树皮拿掉,那些细小的侧枝像尖利的刺,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
山坳里还有一种结满了红果果的树,我们家乡称其为豆金娘,也有人说叫“救军粮”。这时节,豆金娘已经完全成熟,漫山遍野都是,一簇一簇地夹杂在雪白的棠梨花中间,红如火,灿烂夺目,如红宝石般惹眼。关于豆金娘,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有一次带兵南征,路过无量山时迷路,军粮耗尽,众人饥饿难当。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经当地人指点,蜀兵发现山崖上灌木林间摇曳着一串串鸡眼大小的果实,诸葛亮来到山野亲自采来一尝,味道不错,便传令官兵就地采食充饥。不几天,粮草运到,军威大振。后来,诸葛亮给这种不起眼的小红果子起了“救军粮”(又一说“逗军粮”)这个名字,后来因为它的颜色灿若金子,形似豆类,渐渐演化为“豆金娘”。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买饰品和零食,小伙伴们就经常邀约着上山去采豆金娘,边摘边吃,涩中带点甜,每一次去总要将衣兜、裤兜全部装满才肯罢手,回到家,用针线一颗一颗地穿,穿得长长的,一圈一圈地绕在手上、脖子上,红红的,像真的宝石项链。
夕阳西下,微风轻拂,提着棠梨花和豆金娘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脚步少有的轻盈,“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mi suo la mi sao, la suo mi dao ruai……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回到家,妈妈忙不迭时地在锅里盛上水,将棠梨花倒进去煮几分钟,用小筲箕箜出来,反复淘洗,用清水漂着,过一会儿又去换一次水,说是这样能除去苦涩味。我们专心地穿豆金娘,一颗又一颗,红红的线,红红的串,像在连结无数美丽的希望与祝福……
阳光暖暖地照进来,几只早春的雏燕叽叽喳喳地飞来,调皮地朝屋里张望着。这个早晨,妈妈一直在歌唱,胃口也特别好,边吃还边给我们介绍棠梨花的其他做法——炒腊肉、炒香肠、炒韭芽、烫火锅,露珠儿一边“啧啧啧”地夸棠梨花好吃,一边斜着眼睛瞟脖子上戴着的“红宝石”项链,那臭美的样子一点也不亚于年轻时的我。看着开心的一老一小,郁积在心里的那些担忧全都没有了,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感觉一切都变得那么美。
又是一年山花烂漫时,河水淙淙,草儿青青;棠梨花已开遍山野等你来食;火红的豆金娘等你来把更美的故事延续,来吧,带上家人到山里来,让那清新的风抚慰心灵,带走烦恼和忧愁,积蓄力量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