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景华
1.管理工作不能“等”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指示下级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不办。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些“等待”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
2.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如果在管理工作中协调不力,就会造成工作停滞等方面的浪费。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整个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3.让闲置的“动”起来
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经营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闲置的浪费。
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过程管理等方法,都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闲置的浪费。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不能闲置,流水不腐,如果能不断地用新的管理思想去冲击旧的思维,自然会采取有效的对策去消除因闲置而发生的浪费。
4.拒绝“低效”反复发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