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释放多重信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黄春景

1.jpg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我国将逐步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以更好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1月15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要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的情况,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土地和城市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完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土地制度,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1月16日 新华网)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这则消息一出,犹如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迅即掀起了舆论狂澜。因为此举意味着我国的房地产基本制度和基本逻辑将发生颠覆性变化,改写了未来的中国土地市场格局,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微博、微信朋友圈、论坛等场合,不少网友纷纷或点赞或评论,甚至有人将此举视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巨变的前夜”。不难看出,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彰显进步之举,从各方的反应即可窥见一斑。

  首先体现在打破土地垄断的尝试。须知,打破土地垄断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这些年来,垄断的高地价导致房价攀升,对民生造成了极大影响。因为土地垄断,所以变得稀缺,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市场经济原理,房价自然就水涨船高。由是观之,解决高房价的根子在于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无疑是这场戏的“序曲”。一旦打破土地垄断,可以更好地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这不仅是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一次重构,也体现出政府在优化民生方面的应有担待。

  其次是提出未来土地的“多主体供应”。此举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高度契合。土地的多主体供应,除了国有建设用地,增加了集体建设用地,改变过去20年来开发商“一家独大”的商品房供应格局,意味着长租市场和机构租赁将迎来春天。有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租房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左右。从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房租赁市场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特别是随着土地的多主体供应,在政策性商机的助推下,这份市场蛋糕未来将会越做越大。

  再者是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奏响了土地制度改革“三部曲”。“三权分置”的重大创新,预示着未来新型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为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让农民拥有更多获得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必将激活一池春水,必会有更多地方在此制度框架下先行先试,积极做好宅基地这篇文章。特别是在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中,“三权分置”将成为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宅基地增值增效的成果进一步放大,不论是对农村、农业发展,还是农民增收致富,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言以蔽之,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释放多重积极信号,不仅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实现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调结构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期待着,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体,让更多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