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体制创新助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郑高

  9月9日上午,以“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为主题,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闭幕。本届科博会签约各类项目665个、金额1114亿元。(9月9日《今日头条》)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成为各界专家学者深度探讨的焦点。在以“创新”为首的发展理念中,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推手,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新高度。

  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已成为促进军民融合的试验田、实施创新驱动的加速器、发展高新技术的集中地。过去四届国际科技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让绵阳科技城形成了较大国际影响力,奠定了科博会迈上国际大舞台的基础。

  与历届科博会相比,本届科博会特色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成果更加丰硕,呈现出多个亮点。量子通信、世界首台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全球首款“双M型”高速智能无人艇、歼31战机、太阳能wifi无人机、空间科学先导、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高精尖”产品悉数到展,参展项目3065项、展品1万余件,签约各类项目665个、金额1114亿元。

  在人才汇聚、理论创新方面,论坛研讨亮点纷呈。特别是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倍受瞩目,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军方、全国省级发改系统、军民融合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发表了一系列闪烁智慧光芒的思想观点。

  为了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四川省进行体制创新的顶层设计。今年1月,建立了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将军工单位的高精尖仪器通过线上线下共享平台向社会开放。目前,平台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整合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一百多家军工单位的三千多台套仪器设备,具备了上万项指标的检测能力。目前,共享平台已经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了3000余次的检测服务,过去被束之高阁、利用率极低的军工资源得以盘活,同时,也降低了社会用户的检测成本。

  探索建立军工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四川省还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产业联盟,联合推动技术转化、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作。2016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70亿元,同比增长7.9%。相比2012年,增长近千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上半年,绵阳军民融合企业产值达735亿元,同比增长12%,力争全年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增长11%以上。

  特别一提的是,四川省和以色列共同发布《加强四川省与以色列创新经贸合作中国(绵阳)科技城行动计划》,作为四川与以色列科技经贸合作的行动纲领,内容翔实,文本规范,对后续设计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勾画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金色的九月,绵阳科博会引起世界注目。体制创新必将助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一个因科技创新的“四川智造”在丝路驼铃声中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