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雯

  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1924年,“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最早提出,1953 年鲍恩《商人的责任》一书问世,随着对SCR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概念逐步被世人所熟悉。彼得·圣吉指出:企业生存能力较强,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企业能够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首次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形成全球共识,统一的社会责任内涵被明确提出,更多的企业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的误区,为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的基本的参考和依据。

  尽管企业由于规模、发展阶段等存在区别,他们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驱动性。以西部经济大省陕西省为例,近年来,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2014年陕西省装备制造企业以达到1073家,总产值由2010年的2587.6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524.76亿元,增长了36.21%。然而,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还未走出调整状态,陕西装备制造业仍期待走出低谷。随着人口与环境红利的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陕西装备制造企业清楚认识到,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是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

  (一)政策驱动

  随着全球范围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陆续出台。这些标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并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更多企业不断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越来越大的制度压力,迫使企业承担并履行更多社会责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社会战略反应和企业社会绩效会受到制度环境的规制、规范和认知压力的显著影响。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就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广纳人才,降低企业发展风险,有利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利益相关者驱动

  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或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付出劳动,或是为企业投资付出代价,或是分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作为企业经营者,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利益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必须将社会责任管理和履行看作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加速器,为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和需求提供更多的满足途径,并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与员工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为企业从社会上获取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而简单的方法就是建立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共生关系。

  (三)绩效与利益驱动

  对于企业来讲,绩效和利益是推动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利益驱动,完全靠企业自觉性,很难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要进行成本考量,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企业需要了解到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正确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也就是说只有当外在压力转换成内在收益动因时,企业才会从被动地适应到主动地改变,真正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不道德的企业行为会带来更高的经营成本。无数实践证明:企业如果抛弃道德准则,看似节省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成本,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费用 。

  (四)风险驱动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和人情风俗存在很大差异,这给企业走出去带来很大挑战。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企业并不能因为合规经营就可以免于其他困扰。如果企业所在地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应帮助其合理化解政策风险和声誉风险,从而必须制定相应的社会责任标准,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但对于长远发展而言,企业制定战略型的社会责任策略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无论从客观环境还是主观理念来看,企业必须在运营中坚持可持续发展、遵循共赢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化解”企业在“一带一路”中面临的风险。

  (五)企业高层管理者价值观驱动

  在很多企业中,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行为。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高管的价值取向。很多企业高管认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企业发展,而且是其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形象的提升,也是其从政府方面得到的最有价值的非货币化的个人收益。因此,企业应努力完善高管胜任力,以高管价值观带动整个企业价值观的提升,帮助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二、驱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三个层面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要更好、可持续地走出去,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挑战和管控风险,以高标准为目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自身承担社会责任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应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予以重视。

  (一)政府层面

  2015年 6 月,我国出台了社会责任36000系列标准,对企业信息披露以及绩效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同时也提升了国内外组织机构的吸引力,获得一致好评。在新的背景下,政府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实现共赢,必须有配套的政策指导。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作为宏观引导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法规的制定,有效防范企业社会责任风险。

  第二,建立相关的社会责任体系。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责任监测体系和激励机制。这是推进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

  第三,培育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产品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制造能力问题。要确保企业更好地管理并履行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培育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二)行业协会

  政府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企业发展,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有利于帮助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打造和扩大供应链。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际生产活动正在逐步转变,全球范围分工更加明显,国际化生产过程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在扩大全球供应链的过程中需要履行好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促成“一带一路”社会责任同盟,应发挥其集群优势,为龙头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经验参考,同时也能够为其他企业实践操作提供借鉴,制定成功“走出去”战略,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标杆,鼓励其他企业积极学习,带动他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三)企业自身

  政府机构以及相关行业需要将企业作为重要基础,企业自身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整合到海外经营战略之中,使其不再是额外的负担或补救性措施。

  1、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社会责任观,把握和利用好时机,企业社会责任就能转化为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利用新技术以及产品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2、牢牢把握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了解当地重点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社会责任战略,还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又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制约条件,并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在社区和居民的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切实了解当地消费群体最强烈的关注点,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努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作用。

  3、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社会责任报告不仅可以梳理自身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而且能够加强企业各方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能够展现企业良好的国际形象。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4、完善组织架构

  企业也需要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统一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加强责任管理,并努力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以提高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竞争力和领导力。

  5、提升企业高管胜任力

  作为企业的战略制定者和决策者,高层管理者肩负着重要责任。因此,企业应不断提升高管的能力,深化责任管理体系,并将这一发展战略进行不断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的强大引擎。“一带一路”开启了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延伸,并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红利惠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是行走在“一带一路”中的企业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相信,政府部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的努力引领,企业的不断觉醒与发展都必将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推动力量。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机理研究(13Q006);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路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变更与创新研究(12XGL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