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四川名家简评 桃花诗人诗作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其然点评:

  桃花,就是乡愁。每一朵桃花的下面,都有一个委婉而又曲折的爱情故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吉树奎的诗,就是读一本现实的乡村爱情史。

  吉树奎已经人近中年,他不是青春写作。在他的诗行中,更偏重的是思考与理性。其中,以记忆和阅历作为写作背景,是吉树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你看,他在《 内心喊红的那一朵桃花才是我的乡愁》中是这样写的,“那一年。在故乡/我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种下一个字/渴望开出一朵花来。成为我今生的娘子”童年或者青年的记忆,像一道不可磨灭的疤痕,在内心的深处始终隐隐作痛。这可以是初恋,也可以是其它记忆,但这种记忆的核心,就是乡愁。而乡愁中的悲欣交织,亦就涵蕴了对真理的追索,对信念和爱的持守与与探寻。

  “一个人的远方。其实很近”,近到什么程度?近到内心最薄弱的那一点上。诗写痛感。而最痛的触点就是那风吹不散,雨淋不走的乡愁。所以,他想“很想在体内开启一扇门/赶出石头/成为满坡的羊群”。吉树奎是生活在城市与乡村的夹缝中,生活的劳顿,俗世喧扰构成了一种特别的孤独之境,很多的情怀都需要放在想象的维度上,去深度地思索。在生活的体验中建构自己独立的表达语系。

  他的视野阔远,表达真挚,语言质朴与诗性共存。如他眼中的《窗》是这样写的,“窗。是嵌在一面/叫冷漠的墙壁上的一个词”等。不足之处,就是在深度与广度,理性思考与情感倾诉之间还缺少一些更深层次上的挖掘与提炼。但是,瑕不掩瑜,就目前的作品来看,我们相信,吉树奎会在不远的时间就能给我们提供出纷繁富足的艺术呈现。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会员、《诗领地》执行主编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

  苦力点评:

  读诗人吉树奎的这组诗如一缕清风拂面而来,让人感到置身在大自然的氧吧中,即爽又舒服。全无一点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嫌。诗人以极平常的一件小的物品,普通的小人物,或是一曲过往的旧事入手,呈现给读者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无论赞美还是批判都揭示出生活的大道理,触及人的灵魂。是当下中国诗歌界的大幸!

  这些年诗坛写诗的人多了起来,真正写出好的作品的人不多。诗歌反应的不仅是诗人的作品更是人品。诗人吉树奎的这组诗歌作品之所以感人,我想不乏他多年教书育人的缘故吧。

  一个有良心的诗人目光是尖锐的,情操是高尚的,作品是接地气的!他的笔下是美好耐人寻味的。

  (作者系四川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诗网首届签约作家驻站诗人。)

  金指尖点评:

  自古以来,亲情、爱情、乡情,都是诗人们孜孜吟唱的三个主题。近日,读有桃花诗人美称的内江诗人吉树奎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树奎是一个真诗人,他的诗充满真心实感,几乎看不到滥情的抒写,不论是写乡愁,还是写爱情,都有着自己真实的人生体悟,这是十分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以他写乡情为例,他的乡愁既不是余光中的乡愁,也不是席慕容的乡愁,他的乡愁是桃花的,桃花是他寄托思念的介质。找到了这个介质,情感流感是那样的自然。“那一年。在故乡/我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种下一个字/渴望开出一朵花来。成为我今生的娘子”。以桃花入诗,入笔开门见山,没有任何矫情和故作姿态。“一句“人往高出走”骗我背井离乡”,更是点明了对于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成为他的乡愁。尤其是当诗人步入中年,经过众多人事沧桑,在异乡的秋天,满眼尽是异乡的花草,那种伤感和内心的隐痛是不言而喻的。此刻,诗人的内心是无措的,不知漫山遍野的菊“为谁而开”,但诗人又是执拗的,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在固守“今生我只用一枝来商量爱情/内心喊红的那一朵 才是我的乡愁”。再看他的另一首与桃花有关的诗《门》,“在桃花/芳香与潋滟的春事中”推门而望,是你“递过来的微笑”“吹开十里桃红”。这里,既可以是诗人心底纯朴乡情的案底,也可以是对某个美好人儿的向往,那些美好时光,不论是那一种,都值得寄挂和牵怀。而诗的结尾更是玄妙,“门,虚掩着/一个很秋天了的人在等待从前的时光破门而入”这就使这首小诗有了一扇门看人生的深化。

  (作者系四川金融作协副秘书长、四川省诗歌学会秘书长、《四川诗歌》及《诗领地》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