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诗人吉树奎诗选评》在潮头文学公众号(ID:chaotouwenxue)推出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评议,现摘录部分留言,以飨读者——
李新明:读过郑愁予的诗,会为清新隽永而叫绝。读过吉树奎的诗,会为轻灵蕴藉而拍案。要畅舒深邃灵魂的年轻诗人吉树奎有着诗歌大家郑愁予的因子。一、诗小却像流星划过心空,一刹那之后还熠熠生辉。“满山的菊花。为谁而开/今生我只用一枝桃花来商量爱情/内心喊红的那一朵/才是乡愁”。他对“桃花”意象情有独钟。二、词句简谨,生怕多说一个字。含蓄蕴藉,却又自然流畅。“曾经的风景很想在体内开启一扇门/赶出石头/成为满坡的羊群/在山坡吃草”。意象行云流水。三、意象轻灵,跳跃得像一串活泼的音符。“掌心的一朵桃花/会折断前路/远方的阳光更适合五谷生长/抱着远处入睡/容易失眠/那一朵桃花”。还是桃花,但那含意就不是爱情所能包含得了的。
李兰英:作为同龄诗人的诗歌,尤其是又没有地域的不同,更是偏爱,虽然或许因为性别或许因为阅历,但都不能阻挡我们对他诗歌的喜爱。读他的诗,就好比我们在观察同一个事物,通过他的手和笔,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侧面和深一个层次,也许,这就是作为一个诗人的独到吧。
石建希:一段时间以来,看吉树奎的诗作多。心里突然冒出来这样的一点感叹,这感叹深埋于心,几句精短文字的洗礼,让他面了世。我的文字观大抵就是如此。
都说吉树奎是桃花诗人,充满乡愁。我以为,吉树奎的文字,总是爱字在背后催生出来的。正如他“在故乡/那张洁白的纸上种下的一个字”,是阳光和热爱,让他在纷乱的时代中保持了内心的纯洁,那白纸和黑字之间,书写的不仅仅可以安放一个时代,更安放了他深切的缅怀和追问,安放了浮华世事中的一颗求真的心。油盐菜米,桃花寺庙,都是身边常见的物事,偏偏吉树奎要在这上面找到一扇窗,或者开出花来。
不虚妄有真情,是爱在背后大力支撑的结果。虽然每每捧起诗刊等事故的黄钟大吕,很遗憾,当下的诗,我不懂的十有八九,但是这不影响我对张二棍、左右和吉树奎这样的诗人作品的欣赏和得意。那些动辄玄幻,乃至精神分裂的字句,具象,不是我们这样食人间烟火的人好读的。那些貌似宏大,行笔关涉宇宙生死的文字有些吓人,就像长剑有武的风流,不过我欢喜的是用平白的语言,“在一张纸上/等待/一场雪的降临”,我欢喜看着“雪。掏空了寺庙的心”。就这样,一刀致命,直击生命的深处。
精短文字蕴含博大天地,这才是真正的乾坤,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