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了完善铁路运价机制,建立铁路公益性、政策性补贴,形成铁路建设合力等6项政策,加快推进铁路建设。针对社会关注的民资进铁路问题,《意见》也进行了细化。(8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
国务院2010年5月颁布实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新36条”的文件被公认为是我国实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的一座里程碑。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36条”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曾有报道说,目前民间资本仍难破垄断行业围墙,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金融、铁路、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展比较缓慢。
继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铁路投融资改革后,国务院出台意见,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细化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的政策措施,既是为了化解铁路债务难题,也给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能源等关键领域吃下了定心丸,值得期待。笔者更期待民间资本在打破垄断,提高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竞争力方面有所突破。
铁路领域向民间资本抛出橄榄枝,民资将实质性进入铁路领域,增加了民资的投资选择余地,对于缺乏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可以起到分流引导作用。避免民间资本集中于住房、股票、投机生意等狭窄投资领域。也可激活民间创业热情,弥补政府投资不足。而且民间资本进入铁路等垄断行业,有利于激活市场竞争,帮助垄断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依靠市场的力量逐步打破部分垄断企业“一企独大”的局面。
在我看来,鼓励民间投资除了开放投资领域,为铁路债务危机解套以外,关键在激活竞争,让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投资领域有所作为,改写某些行业民资不超49%的老黄历。而不只是形式上在某些投资领域看到民资的身影。或者说只是单纯向民间资本融资,而不给民资话语权与良好收益。
虽说此前国36条已经描绘了民间资本投资前景,为民间资本开放了不少投资领域,但是由于对民间投资保护不够,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不畅,不少民企特别是参与垄断行业竞争的民企经营情况并不好,甚至是经营惨淡。
民营航空企业的命运就是佐证。民营航空企业举步维艰,固然有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但是民营企业冲破不了国有航空企业垄断围墙的问题值得思考。比如,民航局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竞争,但在航线审批上一直比较严格,热门航线被国有航空公司垄断,民营航空公司根本申请不到。而民营航空企业更大的困难是资金困难。由于航空业是高现金流动行业,讲求规模效应,民营航空根本没有成本优势,又难以争取到政策支持。奥凯航空、东星航空相继出局,民航市场竞争仍然形同虚设。
由于石油巨头限制供油,民营加油站闹油荒、甚至关门歇业,而中石油、中石化旗下加油站风景独好。这是民间资本难以深度参与能源市场竞争,石油巨头行业垄断地位稳固的又一佐证。民营加油站与强大的中石油、中石化相比,竞争力微不足道,中石油、中石化仍然要卡民营加油站的脖子。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民间资本打破垄断弹簧门、玻璃门,深度参与垄断行业竞争,投资更多重点领域,恐怕难度很大。
民营企业除了来自国企“巨无霸”的挤压以外,遭遇职能部门吃拿卡要、乱收费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前不久,安徽颍上县发生一起“国土局干部酒后意外身亡”事件,记者调查发现,这是一起国土局干部要求办事群众“请客求人”引发的意外事故。请客人吴云为办土地证,他近几个月几乎天天去国土局“磕头求人”,被迫请客当天“钱没带够”,驾照至今抵押在饭店(8月2日《新京报》)。吃拿卡要潜规则由此可以窥斑见豹。
国六条邀请民资投资铁路领域,并制定相关融资规则,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但是民间资本要冲破垄断围墙,真正进入发展春天,有待后续政策发力。相关部门要提高政策执行力,拿出更多行动为民间投资保驾护航,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