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浅议规范职工董事监事制度
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明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依法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如何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运行,切实发挥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作用,保障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摆在公司制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很多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高管层民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董事会从根本上说就是代表股东,代表“资方”的,而职工代表本身就是代表“劳方”的,不同意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但认为决策是管理层的事,职工代表起不了多大作用,使制度形同虚设。

  2、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工作制度不健全,例如:没有建立健全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产生办法、工作职权、议事规则、工作程序、报告制度、监督评议、培训以及管理等项制度,影响了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工作的有效开展。

  3、运作不规范。有的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不是依法按程序实行民主选举,而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委派;有的虽然设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但被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等高管挤占,工会主席、副主席未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有的企业没有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依法按章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使其作用难以发挥。

  4、素质不适应。有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企业管理知识欠缺,政策水平低,不能理直气壮地发表意见,履行职责;有的参与决策监督的能力不强,工作难以开展;有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差,工作中难以得到企业党政的支持;有的调研能力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工作抓不住重点,影响作用的发挥等等。

  

  二、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运行的基本对策

  

  《公司法》、国务院国资委《职工董事管理办法》和《职工董事履行职责管理办法》、《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应依法依规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运行,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源头参与、维护和监督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1、提高认识是关键。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落实得是否到位,关键在于企业党政“一把手”的认识。企业党政领导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重视支持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作用的发挥,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健全制度是保障。发挥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用制度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行为。要建立健全有关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职代会选举和罢免制度、调研巡视制度、信息沟通制度、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向职代会述职和报告制度、培训制度等制度,保障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代表职工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3、规范运作是前提。一是要规范选举程序。要依据法律法规,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民主选举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确保选举程序合法。二是要规范履职行为。要加强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切实发挥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代表职工源头参与和监督作用。三是要规范工作条件。企业党政要积极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其在参与决策和管理、监督检查、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履行职责。

  4、提高素质是基础。一是提高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调查研究和沟通协调能力,使其通过深入职工群众,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向董事会、监事会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职工的意愿直接带到企业最高决策层,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二是提高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参与和监督能力,使其在参与企业决策和监督过程中,参得上,议得准,发挥好参与和监督作用;三是提高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维权能力,使其增强法律意识,熟悉法律法规,反映职工心声,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实现企业和职工“双羸”。

  (作者为山东肥矿集团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