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十八大之后,现在大家都很看重改革的时间窗口。在这点上我想谈谈多少年一以贯之的煤炭市场。煤炭市场今年出现了很明显的价格回调,这就带来煤炭方面的改革。原来的合同煤和非合同煤,现在要并轨,这是自然而然,市场决定的,不再区分高低。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抓住这个机会,应该再往前推到煤炭的价格并轨,已经箭在弦上。资源税改革的配套,在原油天然气覆盖以后,要扩大到其他非金属矿,应该考虑能不能把煤放在新的覆盖面之下。而由煤到电我们的基础能源的一个再生产的产业链,必然有它之间的内在联动,这种改革的效益传导机制,应该传到我们电力行业,触动既得利益。啃硬骨头、消除过度垄断的攻坚改革,这个电力行业改革,相对好做的已经做出来了,一个叫厂网分开,由原来的一个网变成了一个大网,至少在绩效方面有一个竞争,像中国移动和联通的竞争。但是厂网分开以后,在主辅分离之后,关键电力前端的产能上的竞价网机制寸步未动,这是基本的事实。
改革的方向是清楚的,应该是绩效考评,应该是电力回归商品属性。在发电端经过竞争,淘汰落后产能。在输出端输出以后,通过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原则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不能输出既得利益。十八大以后,我们要在前面所说到的煤炭价格出现这么好的一个自然并轨而带来的配套改革时间窗口之后,要多方一起努力,推动实质性的、从煤到电、加上资源税、加上电力行业配套改革,如电价改革等。
在整个中国所有的能源供应里,火电要占3/4。从煤到电的输送过程中,铁路的运力一半以上运的是发电的煤炭,而这整个再生产流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有潜规则替代能源规则的利益输送。煤运之痛归结到五个字上“无处不打点”,各种各样桌面底下的交易,不改实在进展不下去了。
中国的光伏,就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用煤发电的,现在这个行业落入了空前危机,各个媒体都在指责地方政府让企业盲目扩张,有这个因素,但只是一个侧面,且为非主要层面。为什么中国生产出来的光伏产品98%以上只有出口一条道,道理何在?我们自己耗费的资源,造成了污染,生产出来的清洁产品,却要卖给比我们更清洁的外国人,而且还控告我们,说我们违反了这个规则,道理何在?在中国无法入网,无法使用,碰到什么障碍?实际不是技术障碍,中国人自己生产出来的智能电网可以输送到保加利亚。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制度高于技术。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把问题的真相揭示出来,抓住真问题,解决中国怎么通过反过度垄断的配套改革,加快必要的技术创新和重点突破。
(本版文章系根据作者在“财经战略年会2012”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