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能
新加坡在13年前开始推广汽车共享,如今,这一项目已经在上海开始试点。近日,记者采访了为新加坡最早引入汽车共享项目的陈俊源先生。他说,开始很难,但慢慢地靠口碑得到推广,有人习惯了汽车共享后甚至把车卖掉,还有一些人虽然买得起车,却还是继续靠汽车共享出行。
1997年,陈先生刚刚将汽车共享引入新加坡时的状况和上海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只有1个网点,4辆车。但13年后,汽车共享网点已经遍布新加坡。陈先生认为,推广汽车共享,口碑最为重要,只有让使用者体会到了方便和实惠,他们就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开始会很慢,甚至有几年都看不到希望,但是一旦建立了良好口碑和网点逐渐成熟,用户就会向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这次来上海推动汽车共享,陈先生先去体验了上海地铁。“汽车共享能否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交系统要完善,汽车共享是公共交通的一个补充,借助发达的公共交通,人们可以方便到到达租车网点取车,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取车过程中花太多时间,人们可能会失去耐心。”在看过上海的公共交通后,陈先生觉得非常棒,并认为上海已经具备了推广汽车共享的前提条件。
上海人是否会接受汽车共享?陈先生认为,肯定会,但必须克服“买车就是财富的象征”的心理。在新加坡,他的客户中有许多富人,“他们想买车的话,买三四辆都不成问题,为什么不买?他们的答案是没必要,车只是工具,租一辆开就行了,既便宜又方便。”陈先生说,不为面子买车让许多新加坡人放弃开车转为租车,他本人多年前就把车卖了,而像他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新加坡土地有限,因此汽车共享是大势所趋。而在上海,同样面临着停车位紧缺、交通拥堵、汽车污染严重等情况。陈先生认为,汽车共享为缓解这些城市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