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发挥两大功能优势 落实援藏项目保民生促增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黄贵田 

  林芝县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 米,气候湿润,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宜于农牧业的发展;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景观和以佛教寺庙为主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其丰厚的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并采取东西部对口援助的政策措施。2007年7月,我作为第五批广东援藏工作组组长从广东省东莞市来到林芝县开展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并担任了中共林芝县委书记。通过3年的援藏工作实践,我体会到,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发挥两大优势,强化两大功能,内外并举,务求实效。

  1、要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强化“输血”功能,大张旗鼓抓引进,落实援藏项目保民生。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惠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为历史罕见。抓住机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根据援藏工作面临的任务,突出抓好“输血型”援藏项目建设,引资金,找项目,形成多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通过和其他3位广东援藏干部的共同努力,争取到广东省、东莞市财政及社会各界的援助资金(含物资折款)总额达到5236.6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援藏项目36个,完成援藏投资4460万元。

  在项目规划与建设中,我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将援藏资金的绝大多数用于农牧区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以促进林芝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增加收入,使援藏资金真正发挥了保民生保增长的作用。

  一是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确保林芝县每年投入教育资金不低于县财政收入20%的基础上,3年先后投入援藏资金1450万元,新建一座职业教育综合大楼,修建八一镇、布久乡、百巴镇小学综合教学楼,配置现代教学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教育软硬环境,素质教育、办学水平得到发展提高。目前,全县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98.8%,巩固率达100%。

  二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积极宣传落实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多渠道投入卫生援藏资金800万元,扩建乡镇卫生院2个,新建村级卫生院2个,援助了一大批医疗设备和急需药品,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让人人都享受到援藏带来的实惠。

  三是不断加强文化广电建设工作。投入援藏资金900万元建成了林芝县东莞文化活动中心,对全县所有村级台、站进行了维修,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8%和97.1%,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四是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重点。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农牧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如援藏投资56万元建设了娘萨村小康配套设施;援藏投资260万元建设了11个行政村的道路硬化项目;援藏投资80万元建设了米瑞乡小集镇;援藏投资400万元建设了永久小康示范村;合理安排国家投入资金和援藏投入资金,完成农房改造1805户,改造面积达41.19万平方米,受益人数达8538人,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2、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造血”功能,因地制宜搞开发,扶持支柱产业促增长。

  援藏项目建设从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入手,大大改善了林芝县的基础设施条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考察和认真研究,我们着眼于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丰富优越的农牧业资源,将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两大支柱产业来大力培植和发展建设,不断强化“造血”功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实现了景区景点硬件设施建设的新突破。科学规划建设了5大景区、40个景点和5条黄金旅游线,完善了大柏树、鲁朗五寨、喇嘛岭、千年核桃民俗村、卡定瀑布等8个旅游景区景点的硬件建设。3年来,林芝县旅游招商引资项目38个,协议投资达11.15亿元,已开工或完成投资的项目达25个,旅游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二是实现了旅游管理、导游、食宿、购物、娱乐、服务等软件设施建设的新突破。新开发了工布男女服饰及背包、竹器等5大系列17个品种的旅游产品,规划建设了一批旅游村和家庭旅馆,成立旅游服务中心和旅行社,组建全部由农牧民组成的旅游服务车队和文艺演出队,不断提高旅游接待、服务和管理水平。投资200万元援建了鲁朗镇扎西岗旅游村,扶持发展家庭旅馆23家,带动参与经营家庭旅馆的当地群众每年人均增收约6000元。投入援藏资金280万元修建了扎西岗民俗演艺厅,促进了传统文艺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嫁接,取得了显著成效,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是实现了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新突破。充分利用区内各类媒体,通过邀请区外各界人士来林芝参观考察、观光旅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林芝的自然风光,展现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09年,全县接待区内外游客41.0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实现旅游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旅游门票收入2414万元,同比增长208%;农牧民参与旅游实现收入158.04万元,同比增长190%。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林芝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是实现了特色农牧业发展层次的新突破。我们充分利用林芝县区域、资源和气候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为抓手,狠抓特色农牧业规模化发展和系统化升级,形成了“五大产业、七大基地、两条示范带”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格局,有效增加了农牧民群众收入。3年来,特色农牧业收入不断增加,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加大,09年达到405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年均增长19%。其中:09年投资164万元发展玉米种植1万余亩,总产量达1151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36万元,项目区人均现金收入达2400元;投资16万元在更章乡久巴村种植草莓85亩;投资200万元实施林芝县藏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扶持藏鸡养殖户100户,共饲养藏鸡10万只,生产鸡蛋120万枚,实现产值96万元,项目区户均增收9600元。目前已建成的特色专业村有:玉米种植专业村39个、蔬菜种植专业村12个、藏鸡养殖专业村3个、奶牛养殖专业村5个。

  由于我们在发展思路和工作布局中始终强调两条腿走路,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利用,林芝县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4.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61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0.25元。2007年至今,林芝县GDP年均增长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一条独具高原特色的农牧民脱贫致富之路在林芝县持续延伸。

  (作者系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工作组组长、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