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用科技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博士 顾强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意义在于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效率提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射阳县始终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有机融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促全县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已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德科技创业园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培育了捷康、荣鑫、中诺等一批科技成长型企业,集聚了一批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为全县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了良好基础。

  一、建设四个基地引领科技创新

  围绕3年左右把射阳建成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江苏科技进步先进县、苏北科技工作第一县的目标,重点建设四个基地引领科技创新。一是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基地。以“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开放人才观,大力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能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团队,到2012年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各10名,职业经理人、博士生各50名。二是建设自主研发基地。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建各类技术研发机构,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到2012年建立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各10个。三是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集群,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重大产业项目,更加注重提高特色产业科技贡献率,到2012年特种机械、纺织染整、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翻番目标,新型能源、生态造纸等两大优势产业收入突破50亿元。四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型向长期紧密型转变,到2012年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基地3家,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发展有紧密型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100家。

  二、围绕四个抓手推进科技创新

  以培育支撑企业、科技平台、领军人才、名品名牌为有效抓手,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一是培育支撑企业。重点培育20家科技成长型企业,推动每家企业3年内能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建成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二是培育科技平台。重点打造公共服务、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四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集行政办公、综合服务、科技研发、企业总部于一体。科技研发平台,强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创新创业平台,重点推进闽豪科技园、合德镇科技创业园招引新项目、孵化大项目。成果展示平台,集中展示全县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培育领军人才。紧扣特色产业发展,制订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计划,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技术管理人才、科技后备人才。四是培育名品名牌。重点扶持染整集中区、农产品加工区等争取省级园区牌子;推动远洋船舶辅机、丰源生化、彩阳电器阀门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帮助苏洋集团、杰龙科技、金马油脂申报国家星火企业和火炬企业;鼓励胜达双灯、双山集团等大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等,推动企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由贴牌加工向自创品牌转变。

  三、突出“四聚”要求保障科技创新

  实行目光聚焦、力量聚拢、要素聚集、政策聚合,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一是目光聚焦。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引导企业自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做到围绕转型抓创新、抓好创新促转型。二是力量聚拢。县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问题,研究落实措施,推动工作开展。三是要素聚集。设立政府风险投资和孵化种子基金,到2012年县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1.3%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达1.2%以上;定期排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向各金融机构优先推介;加大土地保障力度,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四是政策聚合。对创新创业人才免费提供工作用房、生活住房各100平方米,免费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贴息贷款担保各100万元。年内建设或在建100套人才公寓,三年建成300套。同时,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经济方式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