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清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十七大报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提法随处可见,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来我们党对于社会和谐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只有拥有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反过来,只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实现较大程度的和谐,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不难看出,打造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与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工作的主旋律,需要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积极进取。

  和谐社会理应是千千万万个和谐团队的有序集合,作为基层企业的领导者,努力打造“和谐企业”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现阶段来讲,要构建一个“和谐企业”,必须做好下面三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

  在企业内部必须做到培育人、关怀人、帮助人,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开拓空间,为他们的美好生活创造源泉。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大力倡导要使员工“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就是基于这一目的。

  培育人不仅仅是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爱岗、爱厂、爱国、爱党的思想观念的培养。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立志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能够一分为二看待社会中的每一个问题,不为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不为眼前的私利而动心,不为心中一时的私愤而动怒,不为自己的无知而伤害他人。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以“五精”(精细、精确、精简、精益、精典)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大力倡导“三观”(法纪观、道德观、荣辱观)、“四讲”(讲正气、讲规矩、讲学习、讲效率),积极开展“十面红旗”、“五星班组”、“十星员工”评比竞赛活动,尤其是不间断地开展了全员“和谐心态修炼”和企业“内驱力修炼”专题培训研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造就道德高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员工队伍。

  关怀人就是把员工的不开心视为领导者工作的一种失职。为了让员工充分享受到快乐,工厂定期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活动,先由网络或者现场进行不记名问卷形式“背对背”收集意见,再由相关部门间“面对面”交流沟通,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疑虑与不安。与此同时,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会给予肯定和展示,以提升员工的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工厂每年都会给每一位员工送去生日贺卡和礼金;大学生单身楼内所有常用物品工厂统一配置齐全;职工食堂十几年如一日平价供应各类食品等,工厂内外环境干净、明亮、优美,盆景花卉厂房内、外随处可见,班组休息室内设施齐全。

  帮助人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简单的跟风式“锦上添花”;要让员工发自内心感受到集体的关怀,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写报道。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对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员工都会及时送去集体的关怀与呵护,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群体给予特殊的关爱(比如:对12名长期弯腰搬零件导致腰间盘突出的员工及时调整工作岗位,使其力所能及;工厂离退休员工收入普遍低于兄弟企业平均水平,他们就想方设法不定期给予适度补贴等;对于一些“个性化”比较强的员工采取“一带一”“一帮一”的方式进行修炼改造)。

  二、加快企业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动力

  企业只有快速做强做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员工收入稳步提升,企业凝聚力才会不断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自信心才会牢固树立。近几年来,东风德纳在总人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值绩效逐年攀升,员工队伍稳定、士气高涨,2010年上半年产值已超过2005年全年总产值的一倍。良好的经营业绩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动力源泉。

  三、尽快去掉员工身上不必要的约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

  在企业内部究竟什么是好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不多不少、不晚不早、按照标准、有序协调”。也就是说,要把工作做到:“多一点、早一会儿就是浪费,少一点、晚一会儿就是不足”,依照科学的工作标准把千丝万缕的各种关系有机揉合到一起,就像宇宙中天体一样,都按照自己的既定轨道和速度运行。

  现实中,我们不少企业领导者观念依然陈旧,还是遵循着传统的中国式管理思想,片面地认为管理越“严”就越好;设备越“先进”就越好;产品“精度”越高就越好;员工越老实、越听话就越好……殊不知,在这每一个“越”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浪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越”字对员工来讲,其实就是一种束缚!会使员工感到压抑和不安。仔细再看看我们的员工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纪律、检查纪律、工艺纪律等,企业众多管理中都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问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和谐企业”需要员工“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快乐”。简言之,员工的快乐工作生活,就是企业最大的和谐!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安居乐业,活得有尊严有品位,活得开心快乐,这就是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