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滨州实践研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建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滨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滨州新篇章。

 

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同步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累计关停焦化产能450万吨、地炼产能970万吨、粗钢产能961万吨、生铁产能777万吨,转移电解铝产能203万吨;淘汰落后燃煤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达100.6万千瓦,从源头削减高耗能、高排放总量。另一方面,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完成5179台电解槽超低排放改造;聚焦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度治理,推动821家重点企业实现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同时推进14个特色产业集群整体绿色化升级,有效遏制臭氧前体物排放,助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是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步伐加快。煤炭消费总量大幅下降,煤炭消费量较2017年下降1444.43万吨,完成130台、2054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国最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560.83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93.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72%;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3237台,共计421.3蒸吨,完成230台、1237蒸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大力推广清洁取暖,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74.7万户,既保障了民生,又减少了散煤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是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显著突破。“公转铁”项目扎实推进,投资95亿元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阳信汇宏、邹平货运、北海货运通道等3条铁路货运专用线相继建成实现通车;老旧车辆逐渐淘汰,国二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全部清零,累计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7820辆、非营运6600辆,建设10台固定式和1台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提升道路排放监管能力;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方面,完成1629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安装定位系统,为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其污染奠定了基础。

 

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中面临的挑战

一是协同推进中仍面临结构性压力。滨州三产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是42%,电解铝、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经济中占比依然较高,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发展的路径依赖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同时,煤炭消费总量仍占山东省约六分之一,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转型压力大。

二是实施路径仍需完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高;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碳排放量较低,但经济增长需求加大了对传统能源的需求,碳排放强度较高,均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三是治理体系还需健全。由于生态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需持续完善,市场化手段运用需加强;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盲区,个别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环境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应用深度不够,科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三、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建议

一是强化协同推进的顶层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守好绿水青山“金饭碗”,又要走好产业与生态协同“共富路”。具体而言,可加快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实现“降碳—增长”协同推进;探索建立统一规划、协同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边界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实现“减污—增长”协同推进。

二是差异化分区域系统施策。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改造,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保障条件好的地区科学布局、有序转移。

三是完善高效协同的治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打好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组合拳”;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革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并进行离任审计;通过就业、参股、分红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生态经济开发的意愿,探索总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实践经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