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静
在体外诊断、环境与食品安全对“高灵敏度+高一致性”的共同诉求下,功能化微球正成为多类检测与分离平台的关键材料。无锡瑞格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和研发经理刘晓庆,长期聚焦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表面工程与应用验证,搭建起“研发—中试—量产—质量体系—合规”的闭环,使实验室成果在量产端保持稳定复现。
在产品与工艺层面,他主导三条技术路线:其一面向HbA1c等体外诊断载体,优化分散聚合与后改性流程,结合羧基/氨基官能化与阻断工艺,将粒径CV、PDI、结合位点密度与S/N纳入放行标准,降低非特异吸附、提升信号稳定性;其二为磁—荧光复合微球,通过Fe3O4内核与聚合物壳层匹配,实现“分钟级磁响应、良好抗光漂白”,用于病原富集、稀有细胞筛选与多重标记成像;其三是亲水功能层(TEOS/APTES、接枝聚合等)以提升在复杂基质中的分散与抗污染表现,支撑环境/食品快检与色谱纯化耗材升级。
为保障工程化落地,刘晓庆推动原料溯源、关键中控点与加速/实时稳定性试验的并行运行,完善留样与批间一致性审查,并与应用端协同,把材料指标与方法学验证对齐,缩短从小试验证到规模供货的周期。
在知识产出方面,他围绕高负载亲水层、磁荧光一体化与特定分析物识别布局并推进发明专利(如CN111330652B、CN113736451A、CN106542999B、CN115975250A等),并在Chin.J.Chem.RSC Adv.Int.J.Hydrogen Energy、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研究,为结构—性能关联与工艺放大提供了可复核的数据基础。
面向未来,他将继续推进与产业与高校的联合研发与技术转移:一方面围绕体外诊断本地化与关键耗材迭代完善可追溯、可规模化的质量体系;另一方面在标准共建、知识产权运营与青年工程师培养上持续投入,为更安全、高效、可负担的检测生态提供务实、可验证的增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