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迎华

如今,新疆正在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革命。在这里,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的建设者们以铁军精神在戈壁荒漠中架设条条银线,以创新意志在雪山草原上竖起座座风机,以绿色信念在广袤原野上铺就片片光伏,用智慧和汗水为这片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能源建设壮歌。
大漠鏖战 筑就环塔电力天路
2025年7月13日13时21分,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在牵引器的轰鸣声中,最后一段导线精准跨越315国道,稳稳接入188号铁塔,标志着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圆满完成历史性“合龙”。
这项堪称“电力长城”的超级工程,由9项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分阶段建成,包括巴州750千伏变电站工程、库车—阿克苏—巴楚—二回、莎车—和田二回、巴州—铁干里克—若羌、和田—民丰—且末—若羌等。工程单线路径长2674千米,环线长度达4197千米,相当于喀什到上海的直线距离。该工程围绕塔里木盆地形成环形电网,环内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建成后将覆盖南疆五地州106万平方公里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750千伏输电环网。
最后建设的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动态投资47.36亿元。该工程新建民丰、且末两座750千伏变电站,扩建和田、若羌两座变电站,建设750千伏线路900千米、铁塔1891基,其中超半数线路位于沙漠腹地,创下全国沙漠路径最长输变电工程、全国单程线路路径最长超高压工程及新疆“十四五”期间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等多项纪录。中国安能二局电力公司主要承担了民丰-且末750千伏线路工程施工I标任务。这段线路全长128公里,需新建铁塔247基,其中70%位于沙漠地带。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不仅要克服酷热天气下的体力极限,还要应对流沙对铁塔基础的侵蚀。
“沙漠里的铁塔基础就像建在流沙上,今天挖好的基坑,明天就可能被流沙填平。”项目经理雷京津介绍说,“我们创新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基础和平板基础相结合的方式,既减少了基坑开挖量,又提高了基础稳定性。”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工程还需要跨越和若铁路、西和高速、216国道、315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以及35kV、110kV、220kV电力线路。这不仅要求极高的技术精度,还需要与铁路、公路管理部门、供电公司密切协作,确保施工期间的供电及交通安全畅通。为此,项目部制定周密细致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可视化张力架线技术,成功实现了导线的精准跨越,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基础浇筑到铁塔组立,从导线展放到附件安装,项目部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在372天的艰苦奋战中,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为环塔工程画上圆满句号。
党旗飘扬 凝聚攻坚铁军力量
在和田热电厂22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党支部成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核心。该工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保障和田地区电力可靠供应、优化电源结构的关键一环。它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电力不平衡问题,为和田市的工业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稳定的电力和热力支撑。
项目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常年风沙肆虐、交叉跨越密集、协调单位众多。面对复杂局面,项目部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将其作为破题攻坚的“金钥匙”。项目部党支部着力打造党建品牌,把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等“重点”和“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党支部每月组织召开形势分析会,统一思想,分解任务,压实责任;设立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突击队,让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在前、干在先。
在风沙中立塔,在深夜中协调,在技术上攻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执行力。项目领导带头干,普通职工跟着干,全员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2024年9月22日20时30分,和田热电厂220千伏送出工程正式投产送电,为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极寒征战 木垒风电破冰而行
2024年12月31日,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夜间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寒风如刀。在辞旧迎新之夜,木垒40万千瓦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48台140米高的风机排成银色长龙,犹如擎天巨柱直插苍穹。
这个位于昌吉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项目,装机容量40万千瓦,配套建设4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总覆盖面积约80平方公里。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绿电约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9万吨。
建设过程充满艰辛。2024年6月,项目团队从江西南昌启程,横跨3500公里抵达木垒。这里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处“无人区”,施工人员要面对低温恶劣天气、工期紧张、断网断电、生活条件艰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困难。
在风机吊装关键时期,项目经理薛振兴带领8人团队发扬“四铁”精神,面对混凝土一车难求、吊车资源一机难求的困境,辗转新疆塔城、甘肃玉门、甘肃酒泉等地寻找塔吊。
在极端天气下,5台1250吨履带吊,80多名工人两班倒24小时昼夜施工,仅用10天完成48台风机基础开挖,40天完成风机基础浇筑,总计超过5万多方混凝土的运输和使用,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
创新赋能 戈壁绽放绿色动能
从传统电网到新能源领域,中国安能二局的创新脚步遍及天山南北。由南昌分公司参建的新疆华电天山北麓610万千瓦新能源工程,是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创新采用“风光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涵盖风电420万千瓦、光伏180万千瓦、光热10万千瓦及120万千瓦/480万千瓦时储能系统。
在阿勒泰,厦门分公司承建的布尔津升压站项目面对高寒沙尘环境,创新应用防风固沙技术与可视化张力架线工艺,于2025年9月1日完成首台200兆伏安主变压器就位。
在上海分公司承建的华电巴州混合储能+100万千瓦风电一体化项目中,建设者聚焦沙漠、戈壁等区域的清洁能源开发。喀什华电“两个联营”配套新能源项目规模达264万千瓦,投产后经三通道送至重庆,为“疆电入渝”提供高质量电源支撑。
在帕米尔高原的乌恰县,华电乌恰25万千瓦光伏项目采取“保护+生物治理”策略,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治理措施。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绿电”4.25亿千瓦时,为祖国最西端的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程。中国安能二局的建设者们,正以铁塔为笔,书电网纵横之豪情;以风机为弦,奏绿色动能之交响;以光伏为镜,映可持续发展之宏图。条条银线穿越戈壁,座座风机屹立荒原,片片光伏矩阵铺展希望,共同编织出一幅现代能源体系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