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伟

许超(左一)和同事探讨工作。
近日,当得知自己再次荣获“河南煤炭大工匠”称号的那一刻,河南能源鹤煤中泰矿业地测科主管技术员许超的内心充满了惊喜与感动,更多的则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对所有在一线默默耕耘的同事们的认可。”许超感慨地说。
从初出茅庐的矿山测量工,一路成长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许超凭借奋斗与担当,在地测岗位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初入矿山 扎根成长
2010 年,许超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成为一名矿山测量工。那时的他,眼中闪烁着对新工作的好奇与兴奋。
然而,当每天扛着沉重的测量仪器,在错综复杂的巷道中穿梭,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他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每次结束工作,他的内心都会涌起一阵迷茫:“难道我的职业生涯就要这样度过吗?”
直到许超忍不住向一位即将退休的师傅倾诉心中的苦恼。师傅静静地听完,语重心长地说:“咱这工作看似平凡,可每一个数据都关乎着整个矿井的安全走向,关系着无数工友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只要你用心去做,将来一定会有收获的。”
师傅鼓励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进了许超心中那片迷茫的角落。此后,许超像是换了一个人:天还未亮,他就早早来到单位,仔细检查测量仪器,确保其精准无误;同事们都已下班,他还独自留在工作室,钻研测量技术,反复核对当天的数据。遇到复杂的测量难题,他不再逃避,而是主动查阅资料,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
凭借这股拼劲,仅用半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各项测量技能,成为地测科最年轻的技术标兵。
赛场夺冠 投身创新
经过七年的沉淀与积累,2017年成为许超的高光之年。在河南能源鹤煤公司、鹤壁市和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和精湛的实操,分别斩获河南能源鹤煤公司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个人第二名,鹤壁市工匠职业技能大赛个人第二名,河南省煤炭系统职业技能大赛个人第三名、团体第一的佳绩。随后,他还先后荣获“鹤壁市技术能手”“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荣誉加身并未让许超止步。面对矿山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安全生产需求,他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在一次工作面贯通测量中,轨道巷突发严重变形,测量工作陷入困境。许超扎根现场一个月,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测绘仪器支架装置和简易式标尺,将测量棱镜改为悬挂棱镜,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还减少了人力,提前两天完成工作面贯通任务。这两项创新成果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全矿推广应用。
多年来,许超完成30多项专利和技术成果应用,为矿井节约资金3300多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超4700万元。
载誉前行 引领团队
“这次我和集团公司其他3位工友一同上榜,荣获‘河南煤炭大工匠’称号,希望越来越多的工友能够荣获此项荣誉。” 获奖后的许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他深知,个人的荣誉只是起点,团队的成长才是关键。
获奖后,许超迅速行动起来,利用矿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建立起工匠技术交流研讨机制。他定期组织交流活动,让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工友们汇聚一堂,分享经验、碰撞思维。同时,他根据成员的技能水平、知识储备和个人特点,精心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对于实操能力强但理论基础薄弱的成员,他安排系统的理论课程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对于理论知识扎实的成员,则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创新项目中,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许超的带领下,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已培养20多名矿级技术大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矿山发展的中坚力量。工作室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科技奖项49项,荣获多项荣誉称号。
谈及未来规划,许超目光坚定,充满信心地表示:“计划在一年内带领团队攻克至少一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目前,我们已经锁定了一个关键问题,正在收集相关数据,争取早日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