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宇
第二十三回
乱世中的技艺坚守
贼心乱世觑汾香,匠者齐心护曲方。
巧设机谋防窃取,冬醅溢香韵悠长。
明末清初,华夏大地深陷改朝换代的动荡漩涡,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山西杏花村却似乱世中的一方净土,汾酒作坊里谷物发酵的香气悠悠飘散,那是汾酒传承千年的独特气息,也是汾酒人坚守的希望之光。
盛夏时节,酷热难耐,汾酒作坊内,制曲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老酿酒师李恒满脸郑重,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块刚制好的酒曲,眼中满是敬畏与自豪,对身旁的徒弟陈宇语重心长地说道:“宇儿,曲乃酒之骨,咱汾酒的伏曲,那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无价之宝,历经千年风雨,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与智慧,咱们一定要用心守护,绝不能有半点闪失啊。”陈宇神情专注,用力地点点头,目光紧紧盯着那布满神秘纹理的酒曲,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将这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陈宇自幼便对酿酒有着浓厚的兴趣,三年前拜入李恒师傅门下后,便一心扑在汾酒独特的“伏曲冬酿”工艺学习上。在他眼中,李恒师傅不仅酿酒技艺精湛绝伦,更是汾酒文化的活字典,每一次聆听师傅讲述汾酒的故事和工艺,他都如痴如醉,仿佛穿越千年,亲身见证汾酒的辉煌传承历史。
然而,这份平静祥和并未长久延续。一日,一位自称赵兴的商人突然现身杏花村,他满脸堆笑,声称对汾酒的酿造工艺倾慕已久,特地前来参观学习。起初,众人并未起疑,毕竟汾酒声名远扬,常有外乡人慕名而来观摩学习。但随着赵兴的深入“了解”,李恒师傅渐渐察觉到异样。赵兴总是追着询问酒曲菌种和制曲核心技术的问题,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急切与贪婪。
“师傅,我总觉得这个赵兴居心不良,他问的问题太过刁钻,会不会是想窃取咱们的工艺?”陈宇私下里忧心忡忡地向李恒师傅道出心中的疑虑。李恒师傅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神情凝重地说:“如今这世道,各方势力都在觊觎咱的工艺。我也觉得他绝非善类。汾酒的工艺,尤其是这伏曲里的菌种,是咱的命根子,一旦落入歹人之手,汾酒的千年传承可就毁于一旦了。从现在起,咱们必须提高警惕,时刻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于是,李恒师傅开始有意回避赵兴的敏感问题,并安排陈宇等人密切监视他的动向。赵兴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防备,行为愈发急切。一天夜里,陈宇在作坊巡查时,发现赵兴鬼鬼祟祟地在制曲房附近徘徊。
伏曲冬酿
“赵先生,这么晚了,您在这儿做什么?”陈宇厉声喝问,眼神中充满警惕。赵兴被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假笑着说:“我睡不着,出来随便走走,看看这神奇的制曲过程。”陈宇冷哼一声:“制曲房是重地,夜间禁止参观,请赵先生回房休息。”赵兴虽满脸不情愿,但也只能转身离开。
陈宇将此事告知李恒师傅,师傅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看来他们终于按捺不住了。从今天起,制曲房要加强戒备,咱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菌种。”然而,对方远比他们想象的狡猾。几天后的一个深夜,作坊里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陈宇和李恒师傅急忙赶到制曲房,却发现门锁已被破坏,几个黑影正在里面疯狂翻找着什么。
“站住!你们这群强盗!”李恒师傅愤怒地大喊道。黑影们听到喊声,立刻四散逃窜。陈宇和师傅追出去,只抓住了其中一个人。经过审问,才知道原来是赵兴勾结了几个不法之徒,企图窃取汾酒的酒曲菌种,高价卖给竞争对手。
“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得逞吗?汾酒的工艺传承了千年,岂是你们能轻易偷走的!”李恒师傅气得浑身发抖,狠狠地瞪着被抓住的歹徒。歹徒却冷笑着说:“现在这乱世,有钱能使鬼推磨。你们守得住一时,守得住一世吗?只要有钱,总会有人愿意出卖秘密。”
这次事件让李恒师傅深刻意识到,仅仅加强戒备远远不够,必须从根本上保护汾酒的工艺。他召集了作坊里所有的酿酒师傅,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
“各位,如今这乱世,咱们汾酒的‘伏曲冬酿’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这工艺是先辈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千年的心血,绝不能毁在我们手里。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既能让汾酒继续传承,又能防止工艺被窃取。”李恒师傅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语气中充满了决心。
一位老酿酒师提议:“要不咱们把菌种藏起来,不让外人接触?”李恒师傅摇了摇头:“藏不是长久之计,菌种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存活和繁殖,一旦离开制曲房,很可能就会失去活性,那汾酒的灵魂也就没了。”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宇突然开口:“师傅,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把制曲工艺进行细化和加密,分成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的人负责,让外人就算得到部分信息,也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工艺?”
李恒师傅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就像我们制曲,从原料的处理、曲坯的制作,到发酵、培菌,每个步骤都有独特的技巧和参数。我们可以把这些环节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每组只知道自己负责的部分,这样就算有人想窃取,也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在李恒师傅的带领下,汾酒作坊开始了一场内部的技术改革。他们重新制定了制曲工艺流程,将其分成了五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由不同的小组负责,并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
然而,赵兴等人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们买通了村里的一个小混混,让他混入作坊当杂工,寻找机会接近关键环节的负责人。这个小混混名叫王二,平日里游手好闲,为了钱财不择手段。
王二进了作坊后,开始刻意接近负责发酵环节的老张。老张为人老实憨厚,没什么心眼。王二经常在老张面前抱怨生活艰难,博取他的同情,还时不时送些小礼物。老张渐渐对王二放松了警惕。
一天,王二趁老张心情好,装作不经意地问起发酵的一些细节。老张刚要开口,突然想起了李恒师傅的叮嘱,心中一惊,意识到自己差点犯错。他立刻板起脸,对王二说:“不该问的别问,这都是咱汾酒的机密。”王二见事情败露,心中暗自着急,决定铤而走险。
当晚,王二偷偷潜入发酵房,想要偷走记录发酵参数的本子。就在他拿到本子准备离开时,被巡查的陈宇发现了。陈宇大喊一声:“抓小偷!”王二慌不择路,与陈宇扭打在一起。李恒师傅和其他工人听到喊声,纷纷赶来。王二见势不妙,想要逃跑,却被众人团团围住。
经过一番审问,王二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背后的主使赵兴。李恒师傅意识到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他决定对所有工人进行一次全面的背景调查,同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
为了进一步保护汾酒工艺,李恒师傅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制作了一些假的酒曲和制曲配方,故意放在显眼的地方,引敌人上钩。赵兴果然中计,他派手下偷走了假的配方,还以为自己得到了宝贝。当他拿着假配方去找买家时,被买家识破,不仅没拿到钱,还被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汾酒作坊的工人们更加团结,大家对汾酒工艺的保护意识也更强了。李恒师傅定期组织工人学习汾酒的历史和文化,讲述先辈们为保护工艺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让每一个人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冬酿的季节。在严格的保密措施和全体工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年的汾酒酿造取得了圆满成功。当第一锅新酒出锅时,那熟悉而醇厚的酒香弥漫在整个作坊,工人们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师傅,咱们成功了!”陈宇兴奋地跑到李恒师傅身边说道。李恒师傅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是啊,咱们成功了。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保卫战的胜利,更是汾酒传承的胜利。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能打倒我们。在这乱世之中,我们守住了汾酒的根,也守住了我们的信仰。”
经过这次事件,汾酒作坊的“伏曲冬酿”工艺更加完善,也更加安全。而陈宇,在这场保卫战中,也从一个青涩的学徒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汾酒传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保护汾酒工艺的重任,这份责任,将伴随他一生。
多年后,当陈宇成为汾酒作坊的新一代掌门,他依然时常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技术保卫战。他会将这段故事讲给每一位新来的学徒,让他们明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汾酒的“伏曲冬酿”工艺不仅是一种科学的酿酒方法,更是汾酒人世代守护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值得用一生去捍卫。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