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技术赋能到治理协同:陶玲的智慧物业实践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苏晴

 

在智慧城市深化发展的进程中,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其管理模式创新直接影响民生福祉。长沙万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玲,凭借对物业管理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她的观察聚焦于智慧物业如何重塑服务逻辑、激活治理效能,揭示出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陶玲指出,传统物业服务面临双重挑战: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与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鸿沟,以及人力密集模式与运营效率之间的矛盾。“智慧化的核心是以数据为纽带重构服务生态,而非技术工具的简单堆砌。”在她推动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入社区基础设施,构建起覆盖设备、安防等维度的智能监测网络。系统通过实时感知与智能分析实现主动预警和资源调度,推动物业服务从被动处置转向主动保障。

面对社区服务的复杂性,陶玲尤为强调需求预判的治理价值。她主导构建的“社区居民需求预测与响应平台V1.0”,通过挖掘多维信息把握需求规律,形成“未诉先办”的服务机制。“技术真正的意义在于释放人的创造力。”她阐释道,“当智能化系统高效处理常规事务,团队便能聚焦社区文化培育等价值创造,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共生。”

在陶玲的战略视野中,智慧物业的价值在夯实技术赋能底座基础上,延伸至治理协同维度。她积极推动物业数据平台与社区治理体系协同,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实践中,物业发现的社区治理难题得以高效协同处置,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响应能力与治理韧性。这一模式验证了智慧物业在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治理结构中的独特价值。

基于丰富实践,陶玲提出智慧物业发展的三大进阶路径:技术层需建立统一标准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系统互操作与数据安全流动;服务层应构建弹性响应机制,平衡规模化效率与个性化体验;治理层要探索“物业—社区—居民”多元共治模式,通过数字赋权将技术红利转化为社区认同感。这些系统性思考,为行业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体系重构的方法论框架。

陶玲的实践轨迹清晰勾勒出一条演进脉络——从技术赋能到治理协同的跃迁。从智能监测到需求洞察,再到治理网络构建,她的探索始终根植于同一内核:让技术创新回归服务本源。唯有精准平衡技术效能与人文关怀,在社区烟火气中淬炼解决方案,方能驱动社区单元完成现代化蜕变。当千万社区在智慧服务中焕发新生,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才真正坚实。这条从技术到治理的进阶之路,正是当代中国城市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