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集团很“大”。企业横跨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了从原材料到成品车的全周期产业闭环;因为大,各板块资源基底与市场半径差异显著,这种多元格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多元布局:
以数智基座重塑能力边界
在高端装备智能化赛道上,把握自身战略定位、以“数智”基座重塑能力边界,成为破局关键。
从“全局所需”看,聚焦主责主业是一机集团经营发展的头等大事。公司党组从支撑装备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求建立以数据模型为驱动、贯穿全寿命周期的装备研制新模式。
立足“一域所能”,一机集团凭借装备制造的深厚“家底”,围绕数字化研发制造主线,构建了相对成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围绕铸造、锻造、机加、装配、喷涂等全制造链,打造了数字化示范线和示范车间;在数字化运营方面,实现了生产运营与业务域的信息化管理,以及物资管理数据的横向贯通。
靶向破局:
以变革创新激发新动能
推动特种车辆产业高质量发展、履行强军首责,是一机集团的时代担当。
公司以“智链困局”为数转智改的重要考量,直面数字化建设失衡、协同制造能力薄弱、信息系统亟待整合升级等关键症结,加快推动工业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创新与模式变革。
实践中,部分举措虽能提升局部效率、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破坏整体协同节奏、与长远发展不符。因此,一机集团牢牢把握战略定位,坚持在关键领域重点投入、非核心环节合理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年,公司以“让数字化由传统的业务支撑功能转变为企业战略推动的强引擎”为愿景,通过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方式变革。聚焦三个领域,推动装备研发向基于数字空间、知识驱动的预测型正向研发模式升级;生产制造向敏捷柔性、数据要素赋能的新型制造模式转型;运营管理实现上下贯通、数据共享,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深入推进新定位、新管控、新运营、新能力、新架构“五个变革”,全力打造五大数字化工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点燃“新引擎”。
革新赋能:
以长远布局攥紧新优势
各单位资源禀赋不同,推进数字化转型不能“齐步走”。盲目跟风会导致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一机集团坚持走科学优化的数智化发展道路,一企一策,深挖潜力。
四分公司以综合传动装置装配生产线智能化升级为着力点,采用模块化布置,引入柔性化装配与自动物流配送设备,建成数字化柔性装配线。产线建成后,产能大幅提高,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年节创价值超33万元,实现了“产能跃升、质量跃进、效益跃显”的跨越发展。
精密设备维修过去“靠人工、凭经验、耗时长、效率低”,随着AI维修助手引入并融合前沿技术,“模糊排查”转变为精准高效的“智能诊疗”;仓储管理过去“靠手工、费人力、易出错、效率低”,RFID技术的智能系统投入使用后,“人工繁琐”转变为“智能高效”,成为提升仓储管理效能的强劲引擎。
战略定位蕴含着基于产业版图的精准考量、立足自身优势的深度挖掘以及顺应科技变革、产业升级的破局之策与创新之举。
立足当下产业浪潮,一机集团把握战略定位,明晰自身使命,以数智为翼,借技术革新靶向发力,破旧局、开新篇。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准施策,将发展的新动能、竞争的新优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特种车辆研发制造集团提供有力支撑,在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稳步迈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本报通讯员 刘佳慧)